在當前的水產養殖領域,甲魚產業發展態勢備受關注。過去,甲魚養殖曾經歷過「過山車」式的市場起伏。從價格的大起大落,到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張與調整,這一產業的每一步發展都蘊含著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因素。如今,站在2025年這個節點上,重新審視甲魚產業的布局、市場形勢及發展策略,對於推動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甲魚養殖業在過去曾有過一段 「輝煌時期」,但隨後便陷入了困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甲魚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早年間,甲魚價格經歷了大幅下滑,以 1997 年為例,從漢口交通路和武昌大東門兩大農貿市場的調查情況來看,稚鱉、親鱉和成鱉的價格與此前相比,下降幅度很大。1997年一隻5克重的稚甲魚售價低於同期,僅賣 10 元左右 ,而此前能達到 15 - 20 元。成鱉價格也從之前的每 500 克 30 - 40 元跌至當時的 20 元左右。甲魚價格的暴跌,使得剛剛形成的甲魚產業面臨嚴峻考驗。
甲魚市場的變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甲魚產量大增。1997 年全國甲魚產量相比之前有了大幅增長,連續三年每年翻了一番多,達到 3.5 萬噸。湖北、江西、江蘇等省份產量較高。產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甲魚養殖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養殖者受暴利驅使,紛紛投身甲魚養殖,工廠化溫室養殖技術的推廣也使得甲魚養殖周期大大縮短。在自然條件下,從 5 克重的稚甲魚長到 500 克商品甲魚約需一年,而工廠化溫室養殖只需 8 個月左右。以浙江省為例,1995 年僅有少數幾家進行甲魚工廠化溫室養殖,到 1997 年就發展到了幾十家。另一方面,消費市場萎縮。隨著人們對甲魚營養價值的認識逐漸回歸理性,不再將其視為包治百病的神藥,甲魚消費量下降。同時,甲魚營養保健品市場也因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銷售額從 1995 年的 10 多億元下降到 1997 年的 5 億多元。
面對甲魚產業的困境,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其發展。首先,穩定現有養殖規模,避免盲目擴大或縮減。對於因市場原因暫時無力歸還貸款的養殖戶,可協調相關部門准予延期還款,避免被迫低價甩賣造成更大損失。同時,鼓勵有能力、有技術的養殖大戶幫助小戶度過難關。其次,調整養殖結構,擴大成鱉養殖規模。以往稚鱉繁育過熱,導致市場畸形發展,現在應多渠道開拓商品鱉養殖。比如,發展池塘魚鱉混養,合理利用水體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再者,加速甲魚產品加工增值。在開發甲魚營養保健品的同時,充分利用其藥理機制研製新藥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最後,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目前各地養殖技術差異較大,提高養殖技術能提升甲魚成活率,降低養殖成本。
綜上所述,甲魚產業在經歷市場起伏後,正處於調整和轉型的關鍵時期。2025年,要實現甲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視當前面臨的市場價格、產量與消費、產業發展策略等問題。通過穩定養殖規模、調整養殖結構、加速產品加工增值以及提升養殖技術等多方面的努力,讓甲魚產業逐步走出困境,實現市場價格合理、產業布局優化、經濟效益提升的目標,在水產養殖領域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