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規範化進程加速推進。據權威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家政從業人員約3000萬人,但專業化技能缺口仍達數百萬級別。在此背景下,《關於開展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專項培訓行動的通知》的出台,標誌著政府將通過系統性技能培訓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為2025年後的高質量家政服務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家政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政策部署,自2025年起我國將啟動為期3年的專項職業技能培訓行動。通過"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模式,每年面向有意願從事或已在家政領域工作的勞動者提供150萬人次的系統化培訓。至2027年累計覆蓋超450萬從業者,重點強化母嬰護理、養老照護、家庭烹飪等核心崗位能力培養。
政策要求建立動態需求調研機制,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摸排勞動者求職及培訓意願。針對下崗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定製涵蓋初、中、高級別的12個重點職業(工種)課程體系。同時明確培訓機構准入標準,擇優遴選具備行業資質和實踐經驗的機構承接政府補貼項目。
文件強調發揮企業在技能培訓中的主體作用,要求家政服務機構必須建立崗前必訓制度,並鼓勵通過"企業新型學徒制""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式開展持續教育。特別提出對參與技師培訓的企業給予專項補貼,推動行業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升級。
為打通培訓到就業的"最後一公里",政策要求培訓機構須引導參訓人員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並建立全國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台實現供需精準匹配。通過定期舉辦行業專場招聘會、創業指導講座等配套措施,確保80%以上參訓者能夠獲得崗位推薦或自主創業支持。
人社部門將聯合發改、教育等部門建立季度評估制度,重點監測培訓完成率、就業轉化率及技能認證通過率。財政資金按實際培訓效果實行"先預撥後清算"模式,並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年度績效評價,確保三年內培育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家政服務人才隊伍。
此次專項培訓行動不僅回應了社會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家政服務需求,更通過系統性人才儲備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預計到2027年,經過規範化技能培訓的從業者占比將提升至65%以上,有效緩解當前家政市場"供需錯配"難題。政策實施過程中形成的標準化培訓體系和產教融合經驗,還將為其他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可複製借鑑模式,推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勞動者積極參與的行業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