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麵粉作為食品工業的基礎原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2025年,麵粉行業在市場規模、產品結構以及行業標準等方面均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變化與趨勢。以下是2025年麵粉行業標準分析。
我們常說的「麵粉」指小麥粉,即用小麥磨出來的粉。《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麵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麵粉按用途分為通用麵粉(如標準粉、富強粉)等、專用麵粉(如麵條粉、麵包粉、餃子粉、餅乾粉、饅頭粉、糕點粉等);按蛋白質的含量分為高筋麵粉、中筋麵粉及低筋麵粉;按等級,麵粉可劃分為特製一等麵粉、特製二等麵粉、標準粉及普通粉。三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麵粉行業標準。
近年來,中國麵粉行業市場規模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200億元。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進一步增長,市場規模約為4200億元。而預計在2025年,麵粉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增長、消費升級以及食品加工行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麵粉製品的品質和種類需求日益多樣化,從而帶動了麵粉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
食品加工領域:食品加工行業是麵粉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像烘焙食品、速凍食品、方便麵等細分領域的蓬勃發展,對麵粉的需求量巨大。以烘焙行業為例,2024年其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8%。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對烘焙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進而拉動了對麵粉尤其是專用麵粉的需求。據統計,2024年專用麵粉市場規模約為1200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應用於烘焙食品的生產。預計到2030年,烘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這無疑將為麵粉行業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餐飲業:餐飲業也是麵粉消費的重要市場。無論是餐廳、酒店製作的各類麵食,還是小吃攤的煎餅、包子等,都離不開麵粉。隨著餐飲市場的不斷繁榮,麵粉在這一領域的消費量也在穩步增長。2024年,用於餐飲業的麵粉消費量占麵粉總消費量的相當比例。而且,隨著外賣行業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餐飲對麵粉的需求。預計到 2030年,用於西式餐飲的麵粉消費量將達到450萬噸,占餐飲業麵粉消費總量的25%,這顯示出餐飲業對麵粉市場的重要推動作用。
家庭消費:家庭消費是麵粉市場的基礎組成部分。儘管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家庭自製麵食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麵粉作為主食原料,在家庭消費中仍占據一定份額。2024年,家庭消費占麵粉消費總量的39%。並且,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家庭對麵粉的品質和種類要求也越來越高,如全麥麵粉、有機麵粉等產品在家庭消費中的占比逐漸增加。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麵粉產品的健康屬性愈發關注。健康化麵粉產品成為市場新寵,其中全麥麵粉、有機麵粉、低 GI 麵粉等產品需求增長迅速。例如,全麥麵粉由於保留了更多的營養成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受到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消費者的青睞。2024年,全麥麵粉、低 GI 麵粉等健康型產品增速達 12%。預計到 2030 年,功能性麵粉(如低 GI 麵粉、高纖維麵粉)的市場份額將顯著提升,占整體市場的 20% 以上。這些健康化麵粉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也為麵粉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增長點。
隨著食品加工行業的精細化發展,對麵粉的專用性要求越來越高。專用麵粉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品類也日益豐富。目前,烘焙粉、餃子粉、麵條粉、饅頭粉等多種專用麵粉已占據市場相當比例,占比已超 46%。其中,高筋麵粉因蛋白質含量高,適合製作麵包等需要較強筋性的食品,市場需求年增長率達 8%-10%。在烘焙領域,不同的烘焙產品需要不同特性的麵粉,如製作蛋糕需要低筋麵粉,製作餅乾需要中筋麵粉等,這促使麵粉企業不斷研發和生產更具針對性的專用麵粉產品,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麵粉行業產業鏈上游由小麥種植、化肥、機械等行業構成;中游主要是麵粉加工與製造業,這一階段涉及到小麥的清理、研磨、篩選等一系列加工過程;下游主要是麵粉製品,如麵條、餃子、糕點等。
2025 年,中國麵粉行業的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及規範主要包括《小麥粉》(GB/T1355 - 2016)、《小麥粉質量要求》(GB2715 - 2016)等國家標準,這些標準對麵粉的物理指標、化學指標、衛生指標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例如,在物理指標方面,對麵粉的粒度、色澤、氣味等都有詳細要求;化學指標中,對蛋白質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進行了規範;衛生指標則涵蓋了重金屬含量、微生物指標等內容。此外,行業標準如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發布的《麵粉加工企業衛生規範》(LS/T3203 - 2011)等,對麵粉加工企業的生產環境、設備設施、操作規程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麵粉的生產、加工、檢驗和銷售提供了統一的依據,有助於提高麵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質量管控升級:嚴格的行業標準要求麵粉生產企業加強質量管控。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用於原料採購把關、生產過程監控以及產品檢測等環節。例如,在原料採購時,要確保小麥的品質符合標準要求,對小麥的產地、品種、農藥殘留等進行嚴格篩選。在生產過程中,要通過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精準控制麵粉的各項指標,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同時,增加產品檢測的頻次和項目,確保出廠產品完全符合標準規定。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的關鍵。
技術創新與設備更新:為了滿足行業標準,麵粉生產企業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例如,一些企業引進先進的智能化磨粉設備和在線檢測系統,這些設備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更精準地控制麵粉的質量指標。智能化設備還可以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採集,便於企業及時調整生產參數,提高產品質量。另外,一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的生產工藝,以減少麵粉生產過程中的損耗,提高出粉率,同時降低能耗,實現綠色生產,這也符合行業標準中對環保和資源利用的要求。
提升產品質量:完善的行業標準促使市場上麵粉產品質量整體提升。消費者在購買麵粉時,可以依據標準來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減少了購買到低質量、不安全麵粉產品的風險。例如,標準中對衛生指標的嚴格規定,使得企業必須加強衛生管理,從而降低了麵粉產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同時,產品質量的提升也有助於增強消費者對麵粉行業的信心,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推動市場整合:行業標準的實施對一些規模較小、技術落後、無法滿足標準要求的企業形成了壓力,可能導致這些企業被市場淘汰或被大型企業兼併收購。而大型企業憑藉資金、技術和規模優勢,能夠更好地適應標準變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例如,2025年,麵粉行業前十大企業市場占有率預計提升至 45%,較2024年提升5個百分點。這種市場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整個麵粉行業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2025年麵粉行業在市場規模上持續增長,產品結構向健康化和專用化方向發展,行業標準的完善對生產企業和市場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未來,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以及行業標準的嚴格執行,麵粉行業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企業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提升自身實力,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