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8日,我國快遞市場呈現顯著分化態勢。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鞏固競爭優勢,而另一些則面臨短期估值偏離風險。政策層面,行業監管持續推動綠色化與智能化轉型;環境方面,消費需求波動與國際競爭壓力對頭部企業形成雙重考驗。數據顯示,圓通速遞8月快遞收入同比增長9.82%,業務量突破25億票,折射出市場整體韌性的同時,也凸顯了企業間差異化經營策略的成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快遞行業的政策導向正加速產業技術疊代。以先導智能為例,其在固態電池領域已打通全產線工藝環節並取得核心技術突破,為智能物流設備提供更高效能支持。此外,東軟集團獲得國內某大型汽車廠商56億元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訂單,這類高附加值產品的規模化應用將推動快遞運輸場景的智能化升級。政策對新能源與智能製造的支持,成為企業技術投入的重要推動力。
近期公告顯示,快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通過併購整合強化競爭力。安徽合力擬以2.74億元收購控股股東持有的江淮重工51%股權,進一步鞏固其在工業車輛領域的市場地位。同時,華翔股份計劃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13.08億元,用於核心零部件產能提升及產業鏈延伸項目。這些舉措反映出頭部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與技術儲備應對市場需求波動的戰略選擇。
部分快遞關聯企業的短期股價波動已引發監管關注。天普股份提示「股價嚴重偏離基本面,未來存在快速下跌風險」,科森科技則強調「股票價格漲幅與生產經營虧損形成明顯背離」。此外,上海建工連續五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61%,被交易所警示「擊鼓傳花效應顯著」。這些案例表明,在行業景氣度分化背景下,投資者需警惕非理性炒作帶來的估值泡沫風險。
長飛光纖在空芯光纖領域的探索,以及德科立矽基OCS產品獲得海外樣品訂單,顯示出我國企業在高端通信材料領域加速追趕國際水平。儘管相關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收入(如空芯光纖對財務數據影響尚不顯著),但技術突破為未來快遞網絡的算力支持奠定了基礎。同時,藥石科技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鈉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或將間接優化物流裝備的能源效率。
資本市場動態持續影響行業格局。蘭石重裝因股權無償劃轉迎來新控股股東甘肅國投,但實際控制人仍為甘肅省國資委,凸顯國資在關鍵產業環節的戰略布局意圖。此外,夏廈精密通過3000萬元投資設立機器人投資基金,瞄準智能製造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反映企業試圖通過產業鏈協同應對快遞自動化升級需求。
展望
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快遞行業呈現「政策驅動技術革新、競爭加劇產能分化、資本活躍結構優化」的特徵。頭部企業在智能裝備研發與產能擴張中占據先機,但部分細分領域仍需警惕估值泡沫風險。隨著綠色轉型政策的深化和國際供應鏈調整,企業需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及合規經營間尋求平衡,以應對市場需求波動與技術疊代的雙重挑戰。未來市場將更依賴於差異化競爭力的構建,而政策支持與資本投入將持續重塑行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