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9月中旬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郵政行業延續強勁發展態勢。1月至8月期間,全國郵政寄遞業務量達1399.2億件,同比增長15.5%;其中快遞業務量突破1282.0億件,增幅達到17.8%,展現消費市場持續回暖與物流網絡效能提升的雙重效應。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5年1-8月郵政行業總收入達11610.6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快遞服務作為核心板塊貢獻突出,實現收入9583.7億元,同比增速達9.2%,顯著高於整體行業增幅。東部地區仍保持主導地位,但區域發展呈現新動向:東、中、西部快遞業務量占比分別為71.4%、19.4%和9.2%,較去年同期東部份額下降1.4個百分點,而中部和西部分別提升0.9個與0.5個百分點。這種結構性變化印證了"快遞下鄉""物流樞紐建設"等政策對區域平衡發展的推動作用。
行業增長背後是技術創新的持續賦能。自動化分揀設備覆蓋率超過85%,無人配送車輛在重點城市日均作業量突破200萬單。同時,"快遞+社區醫療""智能櫃無接觸取件"等模式創新,有效滿足消費者對時效性、便利性的雙重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寵物經濟帶動相關快件年增長率達34%,智能終端產品寄遞占比提升至18%,顯示消費結構升級正為行業注入新動力。
從資本流向看,當前快遞業投資呈現"網絡基建-技術疊代-服務延伸"的梯度特徵。航空貨運能力擴充項目獲得重點支持,已有7家主要企業開通國際貨運航線超200條;智能倉儲系統建設年投資額突破500億元。西部地區因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快遞業務量三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15.3%,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未來通過"交通+物流"融合工程的深化實施,該區域有望形成覆蓋城鄉、銜接高效的現代寄遞網絡。
在環保政策引導下,快遞包裝循環使用率提升至42%,新能源運輸車輛占比突破35%。碳足跡追蹤系統已在30個核心樞紐落地應用,預計到2026年全行業單位運單碳排放可降低18%。這種綠色發展模式不僅滿足監管要求,更通過綠色溢價機制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而言,2025年的快遞業正處於高質量發展關鍵期。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區域結構、服務形態與技術應用均呈現顯著變革。隨著西部基建加速、智能技術深化以及綠色轉型推進,行業將形成"東強中進西起"的新格局。預計全年快遞業務量有望突破1800億件,同比增長20%以上,為消費復甦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數據截至2025年9月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