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汽車周邊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4年我國汽車養護行業發展分析
 汽車養護 2014-09-18 16:04:46

  隨著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愛車的保養意識越來越高,平均每1元購車消費將帶動0.65元的汽車售後服務。這意味著,汽車後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大,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汽車美容護理業的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經過井噴式發展之後,行業發展目前已經到了一個重要關口,業內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已成為發展瓶頸。從源頭到終端,各個環節成長的先天性不足開始顯現,這一點,與發展相對成熟的行業比較,表現尤為明顯。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近年來,消費者消費滿足度一直難有起色,普通消費者對待汽車美容護理店的態度是「愛不得」、「恨不得」,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店面的太多不滿足:服務不滿意、施工不滿意、產品質量難以信賴、價格水分太多、「蒙客」、「宰客」現象屢屢出現、消費者難以找到統一衡量標準、謹慎消費、想消費而又不敢消費或因消費後「吃一塹,長一智」,投訴無門等等,這無形之中都影響到了店面客源的穩定性,繼而影響到店面可持續盈利能力,久而久之,負面影響逐步擴大,勢必會減緩行業發展推動力。

  對汽車美容護理服務店來講,成本高、用人難、產品技術落後、缺乏核心競爭力、行業標準缺失或不規範等等,大多都是一本本難念的經:老客戶不斷流失,新客源難引進;銷量不見增長,利潤大幅下滑;技師頻繁跳槽,沒有良好的培訓;老項目利潤少,新項目不知道怎麼推;或有的店面客戶很多,但消費很少,業績總是上不去;合作公司服務跟不上,沒有好的利潤點支撐、缺乏市場銷售和經營方面的治理,沒有好的服務流程……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我們不得不正視的行業現狀是:業內秩序混亂、抗風險能力差、無品牌、無革新、發展滯後等等。現階段,假冒偽劣、濫竽充數的產品在市場上泛濫成災;一些用品集散地,各種各樣的產品進進出出;太陽膜產品在市場上竟然能夠出現近3000個品牌,一些門店稍稍遭遇一些風吹草動,就有可能舉步維艱,面臨關門危險;市場上多年以前的產品和項目仍在換著法子出售,技術等均沒有實質性創新。最重要的是,從業隊伍人員素質不高已經成為行業顯著特徵之一,儘管隨著後市場的大踏步發展,已經有一批高水平高素養的人士加入這個行業,但要在一朝一夕間改變人員素質不高的現狀,並非易事。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汽車養護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了解到,汽車後市場服務渠道模式一直較為傳統,沿著「廠商-經銷商-批發商-單店-消費者」的環節,消費者為此支付了太多額外費用。雖有「廠商-合作加盟店」模式的應用,然而在產品為上、銷售為上的大背景下,這一模式並沒有使終端店淤積的大量問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利益限制不能讓服務落地,尤其是傳統的經銷模式,層層盤剝,沒有任何一方願意或敢於去承擔諸如技能培訓、營銷治理、團隊建設方面的問題,而往往我們接觸到的終端店面是依靠店老闆的一己之力,慢慢摸索,或許能從手工作坊,慢慢變為像樣的幾間門面,但依然面臨多重問題。大多數店面與消費者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更多的是依靠人情關係的磨合,而很少一部分才是通過老闆的主導而通過標準的服務來打動消費者。到目前為止,這仍舊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總之,上述現象的產生與長期以來行業發展失衡的狀況相聯繫。而如今,中國汽車服務業龐大的市場在缺乏醞釀之際就已經撲面而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這個市場由青澀被瞬間催熟,儘管其內部構造亟需優化。所以,直到今天為止,一系列問題仍在不時發揮「作用」,從機制到人員,顯示的是欲速則不達的無奈狀況。雖然,業內有識之士已經站出來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並且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去推動這一發展進程,但遺留問題淤積太多,仍舊缺少有效的力量和模式。儘管每一次行業法規呼之欲出,但往往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得不推遲。

  國內汽車養護行業七大現狀

  汽車美容護理市場是一塊大蛋糕,也是一灘渾水,蛋糕是越做越大,渾水也是越攪越混。在種種原因的促使下,目前這個行業在某些方面已經開始偏出了正常的軌道。

  (一)消費者對車不了解

  絕大多數的車主都會本能地認為買到的新車絕對是毫無瑕疵的,但當他們懷著興奮的心情為自己的愛車做了一次精心的車漆鍍膜之後,卻不經意地發現車漆表面有一個小瑕疵,於是頓時便怒火中燒,氣勢洶洶地去找店方質問,並且為了突出這塊芝麻大的小瑕疵,他們還會當著店方的面用干毛巾把瑕疵周圍的車漆給擦一遍。殊不知,下線的新車在運輸過程當中難免會受到磕磕碰碰,因此消費者拿到手的新車在某些地方極有可能是經過修補的,一兩個小瑕疵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其實最大的錯誤還不在於此,最後用干毛巾那一擦給車漆表面留下的劃痕不知道要比這個小瑕疵嚴重多少倍。

  這種對汽車的不了解甚至是誤解直接導致了車主對汽車美容護理的誤解,不但給自己增添了不少麻煩,而且還對汽車美容護理店家的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美容護理店店方對車不了解

  對汽車本身的不了解在眾多汽車美容護理店之間也普遍存在,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當消費者由於某些「無知」而將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扣在店方的頭上時,店方往往不能明明白白地把這個道理給消費者說通了,而往往是被迫選擇再服務的方式來進行彌補,為什麼呢?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店方對汽車,對汽車美容護理也沒有足夠的了解」。這些護理用品的生產廠家派出技術人員來向店方進行講解的時候,店方的這種「不了解」還往往會轉化成一種固執的牴觸心理,讓不少生產廠家對此深感頭痛。

  (三)美容護理店普遍缺少服務

  汽車美容護理行業與其說是在賣產品,倒不如說是在賣服務。但目前國內的汽車美容護理店大都還僅限於「路邊攤」的水平,洗車、打蠟等一些初級的護理還是其主要業務。

  汽車的重要性對於當前的不少車主來說,儼然就是第二個家,因此他們對自己愛車的呵護是帶有很重的個人感情在其中的。一家好的汽車美容護理店不僅要有高品質的護理產品,更重要的是要有無微不至的服務,要讓消費者從內心裡覺得店方是在為他的愛車好。

  (四)美容護理店過分追求極端

  有些汽車美容護理店為了顯示其車漆護理產品的「完美品質」,而專門在其做過護理的漆面上燃起熊熊大火或是潑上高濃度的硫酸來做試驗,現場的確是壯觀,有點譁眾取寵之嫌。汽車護理最根本的意義就在於保護在正常行駛狀態下的汽車不受損害或者是減小損害,而不是為了考驗汽車車漆的防火、耐酸能力。

  汽車是在空氣當中行駛的,對它構成危害的無非就是飛沙、走石和雨雪之類的,與其大張旗鼓地來搞這種炒作,不如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去感受車漆護理的效果,最終的事實將會引導消費者做出明智的選擇。

  (五)專業汽車美容護理人才缺乏

  對於大量作坊式的汽車美容護理廠而言,不是缺少熟練工人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招不到這方面的人,這就是當前國內汽車美容護理市場的人力資源現狀。

  (六)消費者的極端成本意識

  洗車應是最平常不過的一項汽車護理項目,從最早興起到現在,很多地方價錢一直沒有變過,之後不管市場怎麼發展變化,在洗車這個行當,消費者就認10塊、20塊錢這個價。

  雖說洗車不需要投入太大的成本,但這幾年來人工費、水電費、場地費逐年遞增,這種情況下,現在或者以後如果還是非10元錢不洗的話,店家如何提供有質量的保證。

  同類的現象還大量存在於汽車美容護理市場。很多消費者不懂得去「認貨」,而只好去「認價」,到頭來新的產品無法得到推廣,舊的產品又被迫壓低成本,最後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七)汽車美容護理店的極端成本意識

  中國的汽車美容護理行業絕大部分廠家的最終目的,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去爭取利潤的最大化。消費者與美容護理店之間共有的這種極端成本意識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消費者只認便宜貨,那店方只好去做便宜貨。但各方面的成本都在漲,為了賺錢那就只好在質量上動手腳。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汽車養護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