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團餐又稱集體餐飲,是指為特定團體、單位或集體組織提供的集體用餐服務。團餐在企業和學校以及醫院等領域需求量很大,目前市場處於快速發展時期。以下是2024年團餐市場規模分析。
團餐不僅承載著滿足大眾集體用餐需求的重要使命,還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廣泛的覆蓋範圍,在餐飲市場中占據了顯著的一席之地。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團餐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影響力日益凸顯,現已穩穩占據了整個餐飲市場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額,成為了推動餐飲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4-2029年中國團餐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團餐行業市場規模達22350億元,同比增長22.94%。
目前,大部分團餐企業均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部分分布於中部和東部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同時具有人才優勢和資本優勢,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導向決定了團餐企業的集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的團餐企業數量較少,優勢不明顯,發展較為落後。國內團餐行業需求客戶主要是政府事業單位和學校以及企業。
團餐市場規模分析從業務類型來看,只做單一「團體膳食」業務的企業占比下降,團餐頭部企業業務類型呈多元化趨勢。從營收方面來看,食材配送和淨菜、預製菜兩項是企業開展多元業務主要的發力點,分別占比8.27%和1%,其中淨菜、預製菜業務增幅最大。
拓展服務對象和場景是團餐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另一選擇。社區食堂、園區供餐逐步成為團餐企業新的服務場景;許多高校、社區、企業食堂不僅僅是就餐場所,更是集物業、零售、社交、學習空間等於一體的綜合體。
團餐市場規模分析顯示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團餐行業在我國應運而生。90 年代之前盛行的集體食堂逐步被具有先進管理模式的專業膳食公司所取代。從老一輩耳熟能詳的集體大食堂到專業送餐機構,再到商務寫字樓、機關、學校、企業團餐市場,直至目前專業化、規模化團餐企業,我國團餐業興起至今不足20年。
進入90年代中期後,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團餐行業逐漸形成了較為明確的市場需求,外包團餐服務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特別是在大城市中,很多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開始尋找專業的團餐服務商,以提高餐飲的質量和效率。這一時期,團餐服務逐漸從「單位自營」向「外包承包」轉型,專業的餐飲公司開始湧現。與此同時,餐飲技術逐步升級,食材採購、生產加工和餐飲配送等方面也開始出現標準化和規模化的趨勢。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團餐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近年來,團餐市場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細分化的趨勢。消費者對餐食的要求不再局限於飽腹,更注重食材的來源、餐飲的品質、食品的營養成分以及用餐環境的舒適度等。團餐行業開始向高端、精細化方向發展,許多團餐企業開始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這一階段,團餐公司紛紛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定位。
總體來說,團餐市場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經歷了從簡單供應到高端定製的多次變革。從初期的自營模式到後來的外包、外資進入,再到如今的網際網路+、智能化轉型,團餐行業始終緊隨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逐步向專業化、高品質、多元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