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政策變革正在重塑分布式光伏的產業生態:短期搶裝潮推高價格,但行業仍處「陣痛期」;長期來看,市場化機制將篩選出更具競爭力的企業與技術路線。隨著各省細則逐步落地,市場邊界條件趨於清晰,分布式光伏憑藉貼近用戶、成本優勢等特性,有望在2025年後進入穩健增長新階段。企業需以靈活策略應對政策周期,同時把握儲能、綠電交易等衍生機遇,在變局中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政策改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國內新能源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隨著2025年6月1日(簡稱「531」)新能源全面入市節點臨近,疊加分布式光伏消納模式調整的「430」新政落地,市場參與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企業競相搶裝併網以鎖定政策紅利,產業鏈價格波動加劇,行業格局加速重構。這一系列變化不僅考驗著企業的應對能力,也為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埋下伏筆。
國家發改委136號文明確,2025年6月1日(531)後新增新能源項目需全面通過市場化競價上網,同時《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要求自2024年4月1日(430)起,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只能選擇「自發自用」或「部分上網」,禁止全額上網銷售。兩大政策直接衝擊分布式光伏商業模式:
存量項目收益穩定性受威脅:市場化交易將導致電價波動風險傳導至投資方;
增量項目開發難度加大:需重新測算收益率,企業面臨更嚴格的成本控制要求;
截至2025年3月11日,「531」節點前僅剩79天,行業進入「搶裝衝刺」倒計時。
政策驅動下,分布式市場掀起搶裝熱潮:
組件價格觸底反彈:2024年1月組件集采價跌至0.60.7元/瓦後,近期訂單報價已回升至0.750.8元/瓦,部分高端產品接近0.9元/瓦;
產業鏈聯動上漲:電池片、矽片環節需求激增,帶動上游矽料價格結束跌勢,預計3月均價小幅上揚;
企業策略分化:頭部組件廠商產能吃緊,而部分中小企業因擔憂政策風險暫停接單,市場呈現「搶裝與觀望並存」的複雜局面。
儘管短期價格反彈顯著,但行業共識認為漲價不可持續:
階段性需求釋放後壓力凸顯:若2024年三季度搶裝潮退去而新增需求不足,組件價格可能重新承壓;
收益率測算複雜化阻礙投資信心:電價市場化與消納模式調整導致項目收益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需更精細化運營以應對市場波動;
長期來看,政策倒逼行業淘汰低效產能,推動技術升級與商業模式創新。例如,儲能、虛擬電廠等配套服務需求激增,成為企業新增長點。
頭部企業已提前布局適應新規則:
資源端:加強優質屋頂資源儲備,鎖定高電價區域項目;
資產運營服務:依託電力交易與虛擬電廠平台提升收益穩定性;
技術疊代:BC、TOPCon等高效組件加速滲透市場,降低度電成本;
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集中式光伏占比反超分布式達57%,而工商業分布式成為新增主力。未來需進一步平衡兩類項目發展,並推動戶用場景創新以激活下沉市場潛力。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