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廣東省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在政策引導和產業協同下,加速推進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台建設和應用場景拓展,逐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從算力晶片到核心部件,從通用大模型到智能終端產品,廣東正以系統性戰略布局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廣東在人工智慧領域聚焦高端算力晶片、底層架構與前沿算法研發,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實現關鍵硬體的自主研發突破。2018年以來,通過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投入近14億元財政資金,並帶動超30億元社會投資,形成多維度的技術攻關體系。在算力晶片領域,國內主流產品昇騰910B與Atlas 900計算集群表現突出;大模型方面,「鵬城·腦海」「混元」等通用模型嶄露頭角,WPS AI成為首個協同辦公場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機器人核心部件領域,諧波減速器、六維力傳感器等關鍵組件實現國產化突破,成本降低超50%,為產業自主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廣東依託鵬城國家實驗室、重載機器人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載體,以及16家新型研發機構和86家省級工程中心,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應用示範」的全鏈條創新網絡。例如,「鵬城雲腦Ⅲ」智能算力平台建成後將提供超過16E的國產自主可控算力;藍橙實驗室聚焦重載機器人核心技術突破與零部件國產化替代。同時,通過龍頭企業主導的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為行業降低技術應用門檻,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融合應用已在廣東實現多領域突破。在應急運輸領域,智能無人機完成山地及鄉村物資配送;在工業製造領域,首款搭載作業系統的夸父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工廠應用場景;特種機器人則在複雜環境中展現高可靠性。前沿技術探索方面,人工智慧驅動的生物、化學與材料科學研究新範式正在形成,進一步拓展技術邊界。
廣東將持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慧」和「智能機器人」兩大專項計劃。在人工智慧領域,重點突破具身智能、數據安全及端到端模型優化;在機器人領域,加速靈巧手、空心杯電機、電子皮膚等核心部件的研發,並推動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智能化升級。通過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完善標準體系和培育創新生態,廣東目標打造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總結:
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廣東正以系統性創新布局重塑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鏈。通過夯實國產化技術根基、構建多層次研發平台及拓展多元化應用場景,該省不僅鞏固了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更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國際競爭力突破。未來,隨著專項政策的深化實施和產業生態的持續完善,廣東有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占據先機,為我國智能製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