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消費者對車輛續航能力與能耗表現的關注度持續提升。為推動行業高質量轉型,我國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了首次覆蓋主流純電動乘用車的系統性能效測評工作,通過科學量化指標為市場提供權威參考依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電動車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本次測評涵蓋轎車、SUV等10餘款熱門車型,在極端溫度、複雜路況及空調使用等多種場景下進行反覆測試。結果顯示,超過90%的參評車輛獲得最高級別的「一級能效」認證,其能量利用效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高能效車型在低溫續航穩定性與高速行駛能耗控制方面表現尤為突出,顯著降低了用戶的實際使用成本。
此次測評首次構建了覆蓋行車性能、空調系統、驅動技術及補能效率的四維評價模型。通過模擬用戶日常高頻使用場景(如城市擁堵路況、高速巡航等),精準量化車輛在不同工況下的實際能耗表現。這種以真實需求為導向的評測標準,標誌著車企競爭將從參數堆砌轉向對綜合效能的優化提升。
為增強市場透明度,相關部門同步推出能效分級標識制度。未來消費者可通過直觀的標籤快速識別車輛能耗等級,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此舉不僅促進高能效產品的市場滲透率提升,更將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電動車相關企業已超175.4萬家,2024年新增註冊量突破9.8萬,近五年年均增長率保持高位。從地域分布看,江蘇(19.4萬+)、北京(15.5萬+)和廣東(14.3萬+)三地占據產業核心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約3.33%的企業存在司法案件記錄,提示行業在快速擴張中需加強合規管理。
此次能效測評工作的開展,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科學選車依據,更成為倒逼車企提升技術實力的重要推手。隨著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市場規範化進程加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從規模優勢向質量效益的跨越發展,進一步鞏固綠色出行領域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