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面對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日本汽車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協作姿態迎頭趕上。由豐田、日產和本田等領軍企業組成的ASRA聯盟,計劃通過標準化晶片設計重塑競爭力。這一戰略不僅關乎技術升級,更關係到日本車企在全球市場中能否抵禦來自中國對手的衝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晶片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日本汽車行業正加速推進下一代汽車晶片的標準化進程。由主要車企及核心供應商組成的ASRA聯盟計劃在2029年3月前完成基礎晶片設計,通過統一硬體架構降低研發成本,並縮短車型疊代周期。此舉旨在解決日本企業在智能汽車領域長期存在的短板:依賴定製化晶片導致開發效率滯後於中國競爭對手。標準化晶片可靈活適配不同車型需求,例如基礎款小型車僅需單一核心模塊,而高端自動駕駛車輛則可通過組合多顆晶片擴展功能。
數據顯示,2024年豐田在華銷量同比下降7%,本田降幅達31%,同期中國汽車製造商憑藉電動化與智能化優勢搶占市場。泰國和印尼等亞洲新興市場的份額爭奪戰中,中國品牌從五年前不足3%躍升至7%8%,而日系車企合計份額下降超10個百分點。這種差距源於戰略路徑的根本分歧:中國車企採用"軟體定義汽車(SDV)"模式,優先搭建軟體生態後再適配硬體;日本企業仍堅持傳統開發邏輯——先確定硬體規格再嵌入軟體系統,導致晶片選型與功能優化的靈活性不足。
該聯盟通過政府410億日元補貼支持,引入"chiplet(芯粒)"技術實現模塊化設計。核心思路是打造可擴展的基礎晶片平台:基礎款晶片滿足入門車型需求,高階版本則整合AI計算單元以支撐自動駕駛功能。這種架構既保留差異化空間,又能通過規模化生產提升議價能力——若年產量達到百萬級,晶片成本有望降低40%以上。然而挑戰依然顯著:汽車晶片利潤率低於數據中心晶片,且代工廠更傾向優先滿足消費電子與AI算力市場的需求。
ASRA的聯合研發模式開創了全球汽車行業先河。通過跨企業技術共享,日本試圖打破傳統垂直供應鏈壁壘,在標準化框架下聚合供應商資源。這種協同效應已吸引國際同行關注——歐洲車企開始探討與ASRA在通信協議等關鍵領域展開合作。未來若能實現設計開源,將吸引更多競爭者參與,最終推動晶片成本下降,縮小與採用激進價格策略的中國企業的差距。
總結
日本汽車行業正通過標準化晶片戰略重構競爭力,在硬體架構統一化與軟體靈活擴展之間尋找平衡點。儘管面臨代工產能傾斜、技術路徑轉換等挑戰,但聯盟模式展現出的戰略協同性為行業提供了新範式。若2029年目標如期實現,或將重塑全球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通過技術標準化打破成本壁壘,日本車企有望在軟體定義的未來賽道中重奪話語權。這一進程不僅關乎企業存亡,更將影響整個汽車行業晶片生態的演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