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男女平等不僅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儘管我國始終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但受數千年農耕文化的影響,「重男輕女」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深刻影響著家庭的人力資本投資行為,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失衡,進而阻礙國家人力資本的長期發展。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在促進家庭投資性別平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於2010—2020年的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通過構建准自然實驗模型,研究發現高等教育擴招政策顯著降低了家庭對男孩的人力資本投資偏好,推動了家庭投資從「重男輕女」向「男女平等」的轉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教育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實施,不僅擴大了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也深刻改變了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投資觀念。數據顯示,隨著高等教育機會的增加,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投資偏好顯著下降。這一變化表明,教育資源的普及能夠有效削弱傳統性別觀念對家庭決策的影響,促使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平等發展機會。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僅傳遞了知識,更成為推動社會文化變革的重要力量。
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是實現性別平等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擴招政策通過增加教育機會,為女孩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而縮小了性別教育差距。研究發現,在高等教育擴招的背景下,家庭對女孩的教育投資顯著增加,女孩的教育和發展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也反映了社會對性別平等認知的逐步深化。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工具,更是社會文化認同變革的催化劑。高等教育擴招帶來的知識傳播與價值觀的變革,深刻影響了家庭對性別平等的認知。通過教育,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逐漸被打破,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全面發展。這種文化認同的轉變,為構建包容性教育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社會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為確保不同文化和經濟背景下的兒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需要推動多方協作,構建包容性教育環境。通過推動性別認知的系統性轉變、促進資源的公平配置、形成性別平等教育的社會共識,可以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在家庭中的均衡分配。這不僅有助於改善女孩的教育和發展狀況,也為實現性別平等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提供了重要路徑。
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在推動家庭人力資本投資性別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增加教育機會、促進資源公平配置、推動社會文化認同的轉變,高等教育擴招顯著降低了家庭對男孩的投資偏好,改善了女孩的教育和發展狀況。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也為實現性別平等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應繼續推動多方協作,構建包容性教育環境,助力我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型,為社會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