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蘋果在晶片研發領域的投入持續加大,尤其是在5G數據機技術上的突破備受關注。通過自研晶片,蘋果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性能,還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戰略不僅鞏固了其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地位,也為未來的技術布局奠定了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蘋果自研晶片的效益在最新款iPhone 16e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根據分析,iPhone 16e內部自行開發的元件成本占比高達40%,其中基帶晶片、收發器和相關電源管理晶片是關鍵驅動因素。通過自研5G數據機,蘋果每台設備可節省10美元的成本。以iPhone 16e今年預計出貨量2200萬支計算,總成本節約可達2.2億美元。若未來更多iPhone機型採用自研晶片,按照年出貨量2億支估算,僅基帶晶片一項就可節省2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50億元。
蘋果自研的5G數據機C1是其技術突破的核心。C1晶片由台積電採用4納米工藝製造,集成度顯著提升,電路規模是英特爾14納米工藝的2.5到3倍。C1晶片不僅支持5G,還兼容2G、3G和4G網絡,其獨特的處理器集群結構進一步提升了性能。此外,C1還採用了MEMS振盪器,取代了傳統的晶體振盪器,這一創新設計進一步優化了晶片的功耗和性能。
儘管蘋果在自研晶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其與高通的合作仍在繼續。2024年9月發布的iPhone 16/16 Pro仍將採用高通的驍龍X71數據機。然而,從2025年2月發布的iPhone 16e開始,蘋果將全面採用自研的C1晶片。這一逐步推進的策略不僅確保了產品的穩定性,也為蘋果未來完全擺脫對高通的依賴奠定了基礎。
台積電作為蘋果晶片的主要代工廠,在蘋果自研晶片戰略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台積電的先進位程技術,尤其是4納米和3納米工藝,為蘋果晶片的高性能和高集成度提供了保障。目前,台積電7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的營收占比已突破73%,其中5納米和3納米工藝分別占36%和22%。台積電在美國的千億美元投資計劃將進一步增強其產能,支持蘋果等大客戶的需求。
蘋果自研晶片的戰略不僅限於5G數據機,未來還將擴展到WiFi和藍牙晶片等領域。通過全面自研,蘋果將進一步降低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提升產品的整體性能和成本效益。預計在2025年秋季發布的下一代iPhone上,蘋果將推出更先進的C2和C3晶片,繼續推動其技術革新。
蘋果通過自研晶片戰略,不僅在5G數據機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上實現了顯著效益。台積電的先進位程技術為蘋果晶片的高性能提供了保障,而蘋果與高通的逐步脫鉤則為其未來的技術布局奠定了基礎。隨著蘋果在晶片研發領域的持續投入,其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