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仿製藥通過與原研藥一致的質量標準來確保其療效和安全性。仿製藥近年來市場占有率也在逐步提高,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下整體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以下是2025年仿製藥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仿製藥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4年隨著集采的常態化開展,中標品種價格穩定,部分產品續約價格有所上漲,企業業績穩步復甦。同時,多家國內藥企的仿製藥在美國、歐盟獲批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請,成為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胰島素、大輸液作為仿製藥市場的重要品類,相關企業積極把握政策和市場機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速國際化布局,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2023年全球仿製藥市場規模為4649.8億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仿製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7767.8億美元左右,在2024年至2033年的預測期內以5.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北美仿製藥市場在2023年貢獻了約1612.9億美元;歐洲為1180.9億美元;亞太地區為1049.6億美元。
仿製藥市場現狀分析提到仿製藥本身利潤微薄,加征關稅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部分藥企可能停產。例如,美國仿製藥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加征關稅將導致行業資本投資困難,藥品短缺風險加劇。中國醫保政策通過目錄調整、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引導患者使用質優價廉的仿製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監管力度,推動仿製藥質量標準向國際標準靠攏。
2024年全球品牌仿製藥市場規模達3.9億美元,仿製藥市場現狀分析預計到2032年將增至7.6億美元。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品牌非專利藥品滲透率的提高、政府推廣非專利產品活動的增加以及重要藥品專利的到期。根據劑型分類,該市場可發分為口服、腸外用藥、局部用藥及其他。口服藥物給藥簡單,在品牌仿製藥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市場占比達54%。
2019—2023年期間,仿製藥在化學藥市場中的規模占比從79%下滑至74%,但依然居主導地位。我國仿製藥市場競爭者眾多,參與企業數量約為2萬家左右,行業格局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 前些年約60%的市場份額為仿製藥銷售額百強企業所占據。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2023年,仿製藥銷售額百強企業貢獻的市場占比有所下降,降至56%。然而,在領先企業中,頭部企業的地位相對保持穩定,齊魯製藥、揚子江藥業、科倫藥業等前十大藥企,穩固占據了仿製藥市場約20%的份額。
隨著國際製藥生產重心轉移、跨國製藥企業控制成本,世界化學藥的生產重心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仿製藥企業可加速搶占國際市場機會,尤其是針對美國注射劑短缺的現狀,中國仿製藥企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總體而言,中國仿製藥市場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呈現出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和競爭激烈的特點。未來,隨著高端仿製藥的崛起和市場整合的推進,仿製藥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