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仿製藥是確保藥物價格合理、提高患者可及性的一個重要途徑。仿製藥近年來相關企業數量也在不斷湧入,但是目前國內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以下是2025年仿製藥市場規模分析。
2023年全球仿製藥市場規模為4649.8億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仿製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7767.8億美元左右,在2024年至2033年的預測期內以5.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北美仿製藥市場在2023年貢獻了約1612.9億美元;歐洲為1180.9億美元;亞太地區為1049.6億美元。
2025年中國市場仿製藥表現出色,市場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仿製藥市場規模分析從化學仿製藥融資情況來看,2021年我國化學仿製藥投融資金額達到頂峰,金額為49.95億元,2022年下降,到2023年回升,投融資金額為26.12億元,2024年1—3月發生1起投融資事件,金額為0.3億元。
仿製藥市場的增長主要受到幾個關鍵趨勢的推動。首先,專利懸崖現象,即大量專利藥物的專利到期,為仿製藥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例如,預計到2030年,近120種生物製劑將失去專利保護,這為仿製藥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次,各國政府和醫療體系越來越鼓勵使用仿製藥,以降低醫療開支並提高對救命藥物的獲取。此外,醫生和患者對仿製藥的接受度不斷提高,這也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仿製藥市場規模分析提到一致性評價消除了傳統劑型、規格的差異化,集采進一步統一採購標準,導致仿製藥同質化嚴重。低技術門檻使得大量企業湧入市場,仿製藥企業數量達數千家,2023年中國仿製藥市場規模達8923億元,僅前100家企業就占據56%份額,大量中小企業面臨產能閒置。
國內仿製藥企業數量眾多,但行業格局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前些年約60%的市場份額為仿製藥銷售額百強企業所占據,但2023年這一比例降至56%。不過,在領先企業中,頭部企業的地位相對保持穩定,齊魯製藥、揚子江藥業、科倫藥業等前十大藥企,穩固占據了仿製藥市場約20%的份額。
仿製藥承擔了美國約90%的藥品供應,但利潤微薄,競爭激烈。美國擬對藥品加征關稅,一旦落地,恐直接導致部分藥企虧損甚至停產,加劇藥品短缺危機。印度作為全球主要仿製藥出口國,占全球仿製藥出口的20%、低價疫苗供應的60%。關稅政策將使印度仿製藥在美國市場價格上升,市占率被大幅蠶食。
總體看來,中國仿製藥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經歷激烈的洗牌與整合。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優質企業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