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碳排放管理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我國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與此同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管也成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加強政策落實和執法力度,我國正逐步構建起更加完善的碳排放管理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碳排放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為統籌做好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工作,相關部門近日印發通知,對發電、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管理、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碳排放配額分配清繳管理等全環節作出明確要求。通知規定,年度直接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應當列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重點排放單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後,不再參與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同行業和相同種類溫室氣體管理,避免重複管控。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強統籌協調,對新納入的重點排放單位開展政策宣貫和專題培訓,實現新納入企業培訓全覆蓋。同時,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確保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機動車尾氣是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據測算,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34%。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作為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的重要環節,一旦弄虛作假,將導致超標車輛上路行駛,造成環境污染。近年來,部分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為追求經濟利益,通過篡改數據、偽造報告等手段弄虛作假,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影響空氣品質改善。
自去年9月起,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處了一批出具虛假報告、進行虛假維修的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偽造機動車排放檢驗結果或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的,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將被取消檢驗資格。
為進一步細化處罰依據,相關部門明確了「情節嚴重」的判定標準,包括構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兩年內重複實施違法行為、偽造排放檢驗結果或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涉及10輛以上車輛、造成重大環境影響或社會影響等情形。對於符合上述情節的,將依法嚴格處罰並取消檢驗資格。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緊盯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等突出問題,聯合加大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力度,嚴懲違法行為,堅決遏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造假亂象。通過加強政策落實和執法力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和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嚴格執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明確重點排放單位管理、加強數據質量監管、嚴懲造假行為,我國正逐步構建起更加完善的碳排放管理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專項整治行動也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未來,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政策落實和執法力度,推動相關行業健康發展,助力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