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迅速,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作為智能製造的標誌性產品,人形機器人正在工業、商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從工廠運維到商業導覽,從設備檢測到咖啡製作,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技術的疊代與政策的支持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正逐步進入製造業,成為工廠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工具。以美的為例,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將於5月正式進入湖北荊州的洗衣機工廠,承擔機器運維、設備檢測和搬運等任務。這一舉措標誌著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的實際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此外,國內外多家企業也在加速布局。例如,優必選的Walker S1已進入吉利汽車工廠,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展示了搬運箱和移動金屬棒的能力,而Figure的機器人則已在寶馬汽車流水線上從事裝配工作。這些案例表明,人形機器人正在「成建制」地進入工廠,成為智能製造的重要參與者。
除了工業場景,人形機器人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也在加速推進。美的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將人形機器人引入線下門店,用於商業導覽和咖啡製作等任務。這種應用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與此同時,小鵬的人形機器人Iron已在其廣州工廠的部分崗位上「工作」,未來還將進入門店承擔更多任務。這些嘗試表明,人形機器人正在從工業場景向商業場景延伸,逐步走向大眾市場。
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離不開技術的持續疊代。目前,人形機器人在電池續航、數據採集、仿真技術和關節輕量化等方面仍面臨挑戰。美的通過產品疊代,正在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其已完成高扭矩、短筒、集成式、定製化等四大系列諧波減速機的開發,具備年產8萬台諧波減速機的智能製造能力。此外,人形機器人的動平衡能力、熱管理效率和輕量化材料也是技術突破的重點。隨著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有望在未來35年內取得顯著進展。
政策支持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大力發展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多個省市已制定了人形機器人發展路徑及相應保障措施,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升級的雙重推動下,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有望駛入快車道。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廣闊,但其全面產業化仍需時間。從技術角度來看,電機、傳動機構、「小腦」系統和輕量化材料是未來突破的重點。從應用場景來看,工業場景有望率先落地,而商業和家庭場景的應用也將逐步展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商業化需求的增加,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推動智能製造和服務升級的重要力量。
人形機器人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在工業、商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技術的持續疊代、政策的支持以及企業的積極布局,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場景的拓展,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