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鋰電產業鏈的5月預排產數據顯示,整體排產環比略有下降,主要受到國內強制配儲政策取消以及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然而,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新車型和新技術的不斷推出,以及歐洲和亞非拉地區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鋰電產業鏈的供需關係有望持續改善。以下從多個角度分析鋰電產業鏈的現狀與未來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鋰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國內市場,新能源車的銷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5年4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量達到90萬輛,同比增長33.5%。14月累計銷量為332.1萬輛,同比增長36.2%。隨著新車型和新技術的密集發布,預計第二季度國內銷量將環比增長。歐洲市場方面,儘管碳排放政策有所放寬,但車企的電動化進程仍在加速。主要國家如西班牙和德國的直接稅收補貼政策也推動了電動車銷量的增長。25年第一季度,歐洲新能源車銷量達到84.1萬輛,其中3月銷量為36.2萬輛,同比增長22.2%。
在國內儲能市場,25年第一季度中標規模合計達3.88GWh,為未來裝機提供了有力支撐。強制配儲政策的變化可能導致531之前的搶裝,隨後需求可能階段性放緩。歐洲市場方面,大儲需求持續高增長,去庫完成和工商儲放量推動了排產的好轉。4月末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的大範圍停電事件也可能進一步驅動歐洲儲能需求的增長。美國市場方面,25年13月裝機量為5.74GWh,同比增長164%,主要受關稅預期下的搶裝影響。新興市場方面,電網薄弱、電力短缺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因素推動了大儲和戶儲需求的增長,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態勢。
從需求端來看,25年新能源車和儲能市場的整體需求向好,下游終端需求存在較強支撐。供給端方面,大多數鋰電材料環節的資本開支已同比下滑,供給增速顯著放緩。預計行業多數環節的供需拐點漸近,鐵鋰、正極、六氟磷酸鋰等環節自24年底以來已出現漲價。隨著25年下半年需求旺季的到來,材料環節的產能利用率有望提高,價格可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盈利能力也將同步提升。因此,鋰電產業鏈中格局較好的龍頭企業值得關注。
儘管鋰電產業鏈在5月的排產出現波動,但長期需求前景依然樂觀。新能源車和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為鋰電產業鏈提供了強勁的需求支撐。隨著供需關係的逐步改善,龍頭企業有望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投資者應關注格局較好的電池、結構件、負極龍頭,以及受益於高壓密升級的鐵鋰正極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