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政府網消息顯示,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國務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提出通過系統性立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安全體系,並加速構建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制度框架。這一計劃涵蓋16件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及30件行政法規制定或修訂項目,成為新一年法治建設的核心藍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計劃》明確將提請審議國家發展規劃法草案等多部關鍵法案,涵蓋金融監管(如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修訂)、科技創新(如註冊會計師法修正)及民生保障(如醫療保障法草案)。同時,通過"打包修法"方式解決制度銜接問題,並針對分步推進的改革舉措及時立法配套。例如,在數字經濟領域,將制定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條例,修訂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強化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法治基礎。
作為新增重點領域,《計劃》延續2024年立法方向,明確推進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立法工作。結合近年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及算法監管規定,此次規劃將通過修訂對外貿易法、制定涉外智慧財產權糾紛處理法規等舉措,完善涵蓋數據安全、算法倫理和跨境應用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特別強調在民事權利保護層面,延續民法典對肖像權與聲音權的規範邏輯,強化技術濫用防範機制。
圍繞平安中國建設目標,《計劃》提出通過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森林草原防滅火條例等立法項目,完善風險防控制度。在涉外領域,除修訂海關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外,還明確制定反外國制裁法規配套規定,展現統籌國內國際法治環境的治理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消防救援人員法草案與監獄法修訂草案的同步推進,凸顯對公共安全與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的雙重重視。
在依法行政領域,《計劃》預備審議信訪法草案和機關事務管理法草案,旨在通過制度化規範提升治理效能。教育文化方面,教師法修訂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草案形成"軟實力"立法矩陣;社會民生領域則聚焦醫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群眾關切點,同步推進住房租賃條例制定與殯葬管理條例修訂,實現法治建設與公共服務優化的深度融合。
總結:系統性立法引領發展新階段
2025年國務院立法計劃以"十四五"收官為節點,在保持改革連續性的基礎上強化制度創新。通過16+30項立法任務構建覆蓋經濟、科技、社會等領域的法治網絡,特別是人工智慧治理從專項法規升級到綜合立法體系的突破性進展,標誌著我國正通過前瞻性制度設計應對技術變革挑戰。這種立法規劃既注重解決現實問題,又為深化改革預留空間,體現了新時代依法治國與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