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醫療服務 資訊詳情
醫保規範化管理助力冠心病治療升級
 醫保 2025-05-08 17:54:1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家醫療保障局於近期正式發布《血管介入支架等7類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及醫保通用名》,標誌著我國在高值醫用耗材標準化管理領域邁出重要一步。這一政策不僅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更精準的醫保支付依據,也為慢性病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注入了新動力。

  一、醫保通用名體系構建:破解耗材管理難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持續增長,我國冠心病發病率長期處於高位。2023年數據顯示,大陸地區冠心病介入治療註冊病例數達163.6萬例,其中支架置入作為核心術式,其規範管理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與醫保基金安全。國家醫保局此次修訂的4個冠狀動脈支架通用名——藥物洗脫、非藥物洗脫/覆膜、非藥物洗脫/非覆膜及可降解類型,通過統一命名規則和編碼標準,有效解決了耗材信息碎片化問題,為後續價格調控、採購監管等奠定基礎。

  二、分類優化精準匹配臨床需求

  本次修訂覆蓋19家企業的64張註冊證,形成33條耗材分類代碼及2647條規格型號代碼。這種精細化分類直接回應了不同患者群體的治療差異:藥物洗脫支架通過抑制內膜增生降低再狹窄風險;可降解支架則滿足對血管自然功能恢復的需求。分類體系的完善既保障了臨床選擇權,也為醫保部門動態監測耗材使用效率提供了數據支撐。

  三、標準化管理賦能醫療與控費雙贏

  政策實施將帶來多重效應:一方面通過統一命名消除信息不對稱,推動高值耗材全流程追溯;另一方面為集采談判和支付標準制定提供依據,助力降低患者負擔。數據顯示,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支架費用占比顯著下降,但精細化管理仍需依託標準化編碼實現精準控費。

  此次醫保通用名體系的建立,標誌著我國醫用耗材治理從分散走向系統化的新階段。通過技術分類與臨床價值的深度綁定,政策既保障了冠心病等重大疾病的有效救治,又為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障制度探索出可行路徑。未來隨著配套措施完善,標準化管理將釋放更大效能,推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與醫保基金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醫保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