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波動加劇背景下,中國台灣地區憑藉其在集成電路製造與設計領域的絕對優勢,持續領跑全球晶片產業鏈。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半導體行業今年總產值預計達6.33萬億新台幣(約2,098億美元),同比增長19.1%,其中先進位程需求激增和AI應用爆發成為核心驅動力。從IC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力,疊加全球供應鏈重構機遇,正推動台灣在晶片領域的「矽盾」地位持續鞏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今年總產值預計突破6.33萬億新台幣,較去年大幅增長19.1%,這一數據較年初預測的16.2%進一步調升。其中集成電路製造表現尤為強勁,全年產值有望達4.2萬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3.1%,顯著高於此前預估的19.4%增速。該領域增長主要源於高端晶片需求攀升,尤其是7nm及以下先進位程產能持續滿載,支撐行業保持高景氣度。
IC設計環節同樣表現亮眼,今年產值預計達1.44萬億新台幣,同比增長13.9%,較前次預測提升2.6個百分點。封裝與測試作為產業鏈關鍵環節,分別實現9%和6%的同比增幅,其中封裝產值將突破4,615億新台幣,測試服務規模達到2,122億新台幣。這種全產業鏈協同增長模式,使得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進一步凸顯。
儘管面臨美國政府對半導體進口展開的國家安全調查可能引發的關稅風險,台灣企業正通過多元布局應對挑戰。台積電計劃未來數年向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其供應商環球晶圓亦斥資40億美元在德州建廠。這種「雙軌策略」既滿足地緣政治需求,又鞏固了台灣作為全球先進位程核心基地的地位。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即便處於傳統淡季,台灣半導體產值仍達1.48萬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7.6%,印證了產業抗壓能力。
行業觀察指出,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對高端晶片的指數級需求,將持續支撐台灣半導體業擴張。第二季度產值預計達1.53萬億新台幣,環比增長2.9%。儘管面臨外部政策不確定性,產業鏈企業普遍認為台灣憑藉其密集的研發集群和成熟供應鏈網絡,仍將保持技術主導權。「這裡有全球最活躍的創新生態,」一位行業領袖表示,「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本質是生態系統之爭。」
總結: 在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台灣晶片產業以製造端的絕對優勢、設計環節的持續創新以及全產業鏈協同效應,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增長答卷。面對地緣政治壓力與技術變革浪潮,其通過產能全球化布局與核心技術深耕並舉的戰略,正將挑戰轉化為鞏固全球領導地位的新機遇。未來隨著AI算力需求爆發和先進位程疊代加速,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矽盾」效應將持續強化,並在全球科技版圖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