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革。在歐盟碳排放新規、中國"雙碳"戰略及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等多重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3%,智能駕駛L3級技術實現規模化落地。作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長安汽車以慕尼黑車展與科技生態大會為支點,在智能化重構出行安全標準、全球化布局深化兩個維度展現中國智造新範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歐盟碳關稅倒逼產業升級、RCEP成員國市場開放等政策背景下,中國汽車企業加速出海進程。2025年前8個月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13萬輛,同比增長67%,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超三成。
長安汽車以"海納百川"計劃為綱領,在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啟歐洲戰略元年,通過CHANGAN與AVATR雙品牌矩陣實現市場滲透。其在展會期間發布的深藍S05、阿維塔XPECTRA概念車等8款戰略車型,均搭載符合歐盟ELV法規的環保材料與智能駕駛系統,印證了"本地化研發+全球化標準"的戰略邏輯。據規劃,2026-2028年將完成歐洲10國銷售網絡覆蓋,並建立區域性備件中心以提升服務響應效率。
面對智能駕駛引發的新形態交通安全挑戰(歐盟E-NCAP統計顯示L3級事故率較傳統車型下降42%),長安汽車發布"天樞智能"系統,通過62項核心技術構建三位一體安全架構:
1. 感知層:端到端交互式領航輔助系統實現厘米級定位精度
2. 決策層:多模態AI大模型提升複雜場景處理能力
3. 執行層:分布式電驅與線控底盤協同響應速度達0.1秒
該技術體系在重慶科技生態大會期間,支撐阿維塔07、深藍L06等10款新車型完成安全性能驗證。其創新性在於將傳統被動防禦升級為主動風險預判,在高速場景急剎成功率提升至98%,隧道環境定位誤差控制在5cm以內。
依託"六國十地"研發布局和2.4萬研發團隊,長安正構建跨領域技術生態圈。其戰略布局呈現三大特徵:
這種"技術跨界+產業協同"模式,使長安在智能駕駛專利持有量達1563項,其中海外專利占比提升至28%,形成涵蓋汽車製造、機器人研發、低空出行的立體化創新矩陣。
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背景下,作為"新央企"的長安汽車獲得資源整合新動能。其"152"全球化布局(1個中心+5大區域市場+2類產業生態)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形成戰略協同,預計到2027年將實現東南亞、中東等重點市場的供應鏈本地化率提升至65%。
通過技術創新反哺標準制定能力,長安參與的國際標準提案數量同比增長130%,在ISO/SAE自動駕駛分級標準修訂中貢獻中國方案。這種"技術輸出-標準引領"的良性循環,正重塑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定位。
2025年的汽車產業變革浪潮中,政策導向與技術創新形成雙向驅動效應。長安汽車以慕尼黑車展為支點,在智能化安全重構、全球化戰略落地、生態體系拓展三個維度構建競爭壁壘。其實踐路徑不僅體現了中國智造的轉型成果,更展現出新央企在技術標準制定、產業協同創新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隨著歐盟碳關稅實施與RCEP成員國市場開放加速,中國汽車企業正從"產品出口"向"價值輸出"跨越,書寫全球化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