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全球光伏產業正經歷關鍵轉折點。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組件需求變化以及頭部企業成本控制策略形成複雜博弈。儘管技術進步推動行業效率提升,但市場需求增速放緩與產能過剩的矛盾日益凸顯。本文通過分析多晶矽價格預期、產業鏈競爭態勢及技術創新路徑,揭示當前光伏市場面臨的結構性風險與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市場對多晶矽價格的樂觀預期已脫離基本面支撐。數據顯示,自2025年7月起,投資者將光伏股票平均推高40%,隱含對多晶矽價格突破每公斤60元的預期。然而行業觀察顯示,這種上漲更多源於短期"反內卷"運動推動的價格反彈,並非長期趨勢。
需求端疲軟成為關鍵風險點: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全球組件需求將同比下滑40-45%。與此同時,產業鏈庫存壓力加劇,尤其是多晶矽環節的產能過剩問題持續惡化。這種背景下,上游價格漲勢難以向終端傳導,導致組件價格維持穩定,進一步擠壓光伏企業利潤空間。
市場普遍低估了頭部企業在降本增效方面的突破速度。通過優化產能配置、加速導入新型生產設備及改進工藝流程,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間,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的現金成本有望下降10%-14%。以多晶矽為例,其現金成本預計降至每公斤25元,較當前水平再降約10%。
這種成本優勢將重塑競爭格局:在需求低迷期,頭部企業更傾向於通過主動降價爭奪市場份額,而非維持高價策略。歷史經驗表明,行業下行周期反而加速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存在"禁止低於成本定價"的行業規範,頭部廠商仍可通過技術降本來實現合理盈利空間,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基於對需求萎縮和技術進步的綜合評估,機構已大幅下調行業盈利能力預期。對比市場普遍預測,當前分析顯示2025-2030年光伏企業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將平均低於共識45%。具體來看:
1. 上游環節:多晶矽短期EBITDA因價格反彈有所回升,但長期預測被下調至2028年後;
2. 中下游企業:組件製造商等受需求拖累,未來五年EBITDA平均降幅達15%。
儘管存在"牛市情景"假設(如多晶矽價格升至75元/公斤且成本傳導成功),該情形僅賦予光伏股票25%的上漲空間,且實現機率較低。當前市場定價仍面臨顯著下行壓力,尤其是過度依賴高價預期的標的可能遭遇估值回調。
儘管短期面臨挑戰,光伏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未變。技術創新仍是核心驅動力:
未來兩到三年,技術差距將決定企業生存空間。成本控制能力、技術研發投入及全球化布局將成為頭部企業的三大競爭壁壘。
2025年的光伏產業正處於關鍵轉折期:短期價格預期與長期需求的錯配導致顯著估值風險,而成本革命和技術疊代則為結構性調整提供動力。在組件需求放緩、庫存壓力加劇的背景下,行業競爭將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技術、效率和全產業鏈協同能力的深度較量。投資者需警惕過度樂觀定價帶來的下行風險,同時關注真正具備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優勢的企業,把握產業洗牌中的戰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