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合組織,亞太、歐洲、美洲共計占全球牛奶生產的77%,分國家來看,占比較大的依次為美國的14%,印度10%,中國6%;而世界最大奶製品貿易大國紐西蘭的產出占比僅為2.4%。相對於全球的人口結構來看,奶源分布極不均衡,亞太和非洲人均占有量約為全球平均水平一半。自然稟賦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因為奶牛養殖業是可以後天培育發展的,但奶製品屬於較高層次消費品,只有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才會有足夠需求刺激供給增加。
奶製品貿易與其他食品有個很大不同點在於:由於在大部分國家,日常奶製品消費是以鮮奶的形式被消費,而鮮奶保質期短(一周左右),且全程運輸、儲藏需冷鏈支持,因此,鮮奶並不具備進行遠程跨國貿易的可能。所以一般而言,國際奶製品貿易的主要品種是奶粉(脫脂、全脂)、乾酪以及奶油。另外,由於鮮奶保質期短,為了保護弱勢奶農利益,在大多數國家都有控制供給的相關政策(比如歐盟的牛奶生產配額規定:配額額度從2009-15每年只增加1%),於是大部分區域其原奶供給大致與本土需求相當;但在紐西蘭,奶製品已經發展成為國家出口最大品類商品,且在其國民經濟占重要地位(圖15、16),故雖紐西蘭原奶產量雖只占全球2.4%,但因其總產量的90%的都用於出口,紐西蘭成為全球最大乳製品出口國;而占據紐西蘭當地90%市場份額的恆天然,也成為全球最大的原奶加工商。
全球最大原奶加工商恆天然預計,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國的強勁需求將加劇全球原奶供給不足的局面,國際原奶價格預計將維持上漲。而OECD也預計在全球原奶供給持續短缺、飼料成本維持上漲的背景下,國際原奶價格在2012-21將維持2%的CAGR。
預計,中國原奶的供需缺口占需求總量的比重將由2012年的19.5%(910萬噸)進一步擴大至2017年的22.1%(1500萬噸)。2007-12,儘管期間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中國乳製品行業銷量仍獲得8.3%的CAGR;城鎮化帶來的飲食消費結構變化以及收入水平提升帶來的需求增長;預計在未來5年將持續推動行業銷量持續增長。Frost&Sullivan預計2012-17E原奶需求量增長CAGR為7.9%。與此同時,供給方面,Frost&Sullivan預測CAGR為7.3%,低於農業部2008年出台的《全國奶牛優勢區域規劃》中所提及的8%的目標,缺口仍需進口的增長來填補。
從2010年國內實際的存欄數和原奶產量看,規劃(《全國奶牛優勢區域規劃》)目標都超額完成;但此後的兩年,由於國內原奶價格徘徊不前,與此同時,人工、飼料價格持續上漲,使得大量奶農殺牛(尤其是2012年肉牛價格大漲30%),進城務工,造成近兩年奶牛數量沒有明顯提升。
由於最低工資每年仍保持逾10%的提升,同時政府力圖提高規模化養殖比例,小規模奶農將持續離場;且低產奶牛的淘汰速度也將加快(散戶奶農養殖成本低,年產四噸的奶牛仍可維持,而對於規模化牧場4噸年產的奶牛必須淘汰),因此農業部關於原奶產量的長期規劃(至2015年產量達5400萬噸)目標達成有較大難度。
2008-12國內干乳製品進口量增速CAGR高達32%;2012年同比增速已經從2009年(因三聚氰胺事件)的70%大幅回落至20%左右,未來,Frost&Sullivan預計2012-17E進口增速CAGR進一步回落至11%。
中國對大部分乳製品(包括嬰幼兒奶粉)進口的最惠國關稅稅率為10-15%;但紐西蘭由於在2008年4月7日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鮮奶、奶油、黃油、奶酪稅率將逐步降至零,到2019年奶粉稅率降至零。不過,當進口量超過當年限額時,我國將對其按最惠國待遇徵收關稅。由於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對進口奶製品的強勁需求,自我國2009年對紐西蘭進口的乳製品實施特保措施以來,紐西蘭奶粉進口配額用完的日期越來越提前。2009年為8月13日,2010年為4月12日,2011年為3月9日,2012年為2月22日,2013年則再提前至1月28日。
雖然第一產業只占紐西蘭GDP的8%,但卻占其出口額的56%,這其中主要包括奶製品,肉製品以及林業。乳製品作為其最大的出口單品,占據年度出口額的30%。
中國占據紐西蘭乳製品出口額17%,紐西蘭占據中國干乳製品進口66%,奶粉進口額的80%以上,雙方互為乳製品最大貿易夥伴,短期地位難以取代,尤其是中國對紐西蘭進口的依賴。
雖然恆天然占據紐西蘭國內市場八成以上份額,但由於此次禁令是針對乳清粉(WPC80)、乳清蛋白粉以及奶粉基粉,不包括全脂和脫脂奶粉,整體影響並不大。乳清粉方面,恆天然每月向中國出口的乳清蛋白粉只有幾百噸(乳清蛋白粉主要用於動物飼料、運動飲料、嬰幼兒奶粉以及健身時的營養補充);而奶粉基粉方面,2012年恆天然共出口中國6萬噸。預計,隨著事件已經澄清為「烏龍事件」,加上國內奶源短缺明顯,禁令不久將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