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經成為市場的常態。主流航線秦皇島至上海、廣州的煤炭運價分別已經跌到20.9元/噸、30.3元/噸,均創下了歷史新低。」
「不運等死,運了找死。」在一家規模不小的沿海散貨運輸企業工作的王先生,用這句話總結了目前沿海航運企業所面臨的尷尬。
今年以來,王先生所在的航運公司,與其他沿海乾散貨運輸公司一樣,經歷了沿海煤炭運價的持續下滑。目前市場又進入了第三次探底,運價創下歷史新低。
沿海運價歷史新低
受經濟放緩、季節性以及運力供需等影響,上半年沿海運輸市場一直在震盪向下。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統計數據,6月30日,沿海煤炭運價指數報收533點,較去年底的1100點狂降了52%。
「運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經成為市場的常態。主流航線秦皇島至上海、廣州的煤炭運價分別已經跌到20.9元/噸、30.3元/噸,均創下了歷史新低。」王先生說,由於部分航線的運價已涵蓋不了運營的變動成本,不少船舶不得不拋錨停航。
據宇博智業研究中心了解,沿海乾散貨運輸的主要貨物是煤炭,儘管經濟減速,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我國的煤炭需求增速有所放緩,但由於內貿煤大幅降價,擠壓了進口擴張速度,再加上去年運煤基數較小,前5個月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較去年同期還多運了1838萬噸,增速為7.3%。
運量沒有下降,運價卻上不去,還是與運力太多有關。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海運行業市場調查報告》了解,截至2013年底,沿海運力(萬噸以上干散貨船舶)共計1727艘,5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7%,而當年的沿海煤炭下水量增幅僅為7.8%,運力增長明顯大於煤炭運量增長。
「更糟糕的是,受去年第四季度虛火行情影響,年前多增了400萬載重噸運力,相當於去年新增量的七成,而這些『超生』船舶只能由市場埋單,再加上上半年北方一些港口能力擴張,減少了船舶排隊待泊時間,周轉加快,變相增加了運力,更加劇了運力過剩。」航運專家陳弋指出,隨著運價的超低運行,一些船公司難以為繼。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下半年一些老舊船有可能迎來拆解潮,再加上隨著全國天氣轉熱,居民生活用電逐漸上升,內貿煤炭將迎來需求旺季,沿海運輸市場隨時有可能反彈。
干散貨運輸巨頭中海發展(600026.SH)總會計師王康田透露,在國家頒布的鼓勵企業拆船政策的刺激下,中海發展從去年到現在已經拆船120萬噸,占公司運力的7%~8%,到年底計劃拆掉140萬噸,預計可以獲得政府補貼4億元。
而對於目前沿海煤炭市場每噸20元~30元的運價,中海發展也只能保證現金流,但預計進入夏季耗電會增多,相應的煤炭需求和運輸也會有所好轉,進而推動沿海煤炭運價的上漲。
BDI狂跌60%
不僅僅是沿海乾散貨運輸,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同樣不樂觀。隨著去年第四季度眾多利好因素的消失,自年初起國際干散貨市場重返低迷。截至6月30日,國際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報收在850點,較年初的2113點狂跌了60%。
不過,王康田指出,這對以VLOC(超大型礦砂船)長協運價為主的中海發展影響較弱。目前,中海發展正在執行的很多COA(長協合同)是在2008年時簽署的,當時BDI有3000點,一直簽了15~20年。
但對於很多以現貨運輸為主的航運企業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般來說,BDI指數跌到2000點以下,很多航運企業就已無法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4年,依靠「變賣資產」摘帽的中國遠洋(601919.SH)業績被打回原形。公司前三個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再度虧損18.8億元。中國遠洋的董事長馬澤華在今年的業績說明會上也坦承,今年航運市場不會出現根本性好轉,而相比去年可以通過資產操作實現盈利,中國遠洋今年在資產可運作的機會和空間都很小。
國際著名海運諮詢機構克拉克松,也在最新出版的月報分析中下調了今年市場的預期,將國際干散貨運力需求從年初的增長5%下調至4.4%,而運力供給從年初的4%上調至5%,最終結論為運力供給增速要大於運力需求增速,而去年的分析結論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