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在基於細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電池研發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開發出具有較高能量輸出和穩定性的新型生物燃料電池。無獨有偶,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國波音公司及東京大學等參與的「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議」組織近日宣布,力爭到2020年實現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物燃料的商用化。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燃料電池概念的爆炒,短炒資金肯定會繼續向其產業鏈深挖,在此背景下,消息面上具備一定刺激的生物燃料概念,有望獲得資金的關注。
生物燃料電池研發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在基於細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電池研發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開發出具有較高能量輸出和穩定性的新型生物燃料電池。該電池在連續工作55小時後仍可保持84%的最大輸出功率,表現出很高的穩定性。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其有望作為心臟起搏器電源和可攜式電源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特殊的燃料電池,其使用酶或產電微生物作為生物催化劑,通過電化學途徑將生物質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生物燃料電池因具備反應條件溫和、原料來源廉價、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具備廣泛的應用前景。
幾個月前,有海外媒體報導稱,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高效的新生物燃料電池原型,能夠通過酶蛋白從糖中獲取能量,理論上效率接近100%,且未來或將取代傳統鋰電池為手機等設備供能。這意味著它的輸出遠超之前的生物電池,甚至也超過普通的鋰離子電池。
據悉,這種新生物電池依靠酶蛋白獲得如此高的效率,它能近乎百分之百提取出糖分子所蘊含的能量,並且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之前的生物電池提取的能量只有六分之一。
巨頭紛紛布局生物燃料領域
近日,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國波音公司及東京大學等參與的「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議」組織宣布,力爭到2020年實現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物燃料的商用化。目前,各家公司已開始聯手制定時間表,計劃明年4月前制定完畢。
據介紹,生物燃料的開發和普及工作已在全球各地展開。而早在5月,就有33家企業和團體在日本發起成立了「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議」組織,時間表將由該組織牽頭制定,而國土交通省也將作為觀察員參與其中。
事實上,在美國、巴西等國,以本國產的玉米和甘蔗等為原料的生物燃料已被廣泛運用。日本因國內難以採購到玉米,主要以家庭垃圾和藻類為原料。業內人士表示,通過研究制定時間表,相關的提煉技術和供應網絡也將得到確立。
鑑於生物燃料作為接近零排放的綠色能源,在碳稅高企和能源需求上升的推動下,世界能源龍頭紛紛進軍生物燃料領域。埃克森美孚在斥資1億美元投資以藻類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產業後,將注意力轉向更有效率的藻類生物燃料。杜邦在美國愛荷華州設立的商業化纖維素乙醇生產基地接近完成,今年末該基地有望形成3000萬加侖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產能。
除此之外,科技業巨頭也表達了對該市場的濃厚興趣。比爾·蓋茨早在2006年就向用玉米生產乙醇的Pacific Ethanol公司大手筆注資8400萬美元。蘋果公司位於美國的北卡羅來數據中心,則是使用由Bloom Energy製造的電池燃料系統,通過生物代謝物產生沼氣能源。
而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最新預測,到2020年,生物航煤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全球道路運輸方面對生物燃料的需求也有望激增近六成。
國內方面,政府和企業也在逐步加大對生物能源的扶持力度。這其中包括發改委要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表明對新型生物燃料業的前景看好。中石油旗下化工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完成了以浮萍為廉價原料煉製生物燃料的研究。另外,中石化成功研發以餐飲廢油製造生物航煤技術。減排標準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穩步增長,將使得作為零排放的生物燃料行業迎來市場擴容的機遇。
燃料電池熱或擴散至生物燃料領域
本周燃料電池概念持續受追捧,除了與消息面的刺激有關外,整體市場交投情緒的回暖也功不可沒。某種程度上看,燃料電池的大熱,與近來新能源汽車炒作熱潮向產業鏈蔓延的一種表現。而鑑於目前A股的燃料電池概念股只有少數幾隻,在相關炒作熱潮發酵之後,這種炒作熱情勢必會向該產業鏈的其他領域蔓延,比如說生物燃料板塊。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燃料電池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了解,燃料電池的炒作熱潮具備三大投資邏輯:一是氫燃料電池重大發明的不斷突破,將打開國內市場份額想像空間。目前國內對氫燃料電池的關注度正逐步提高,不過仍局限於擁有相似技術的公司;未來隨著主題炒作的深入,其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也將被充分挖掘。二是在新能源汽車概念被挖掘得差不多之後,市場會轉而尋求其他的清潔能源概念股票,在此背景下,氫燃料電池便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三是美股的映射作用,美股PLUG和BLDP的暴漲,大機率也會引發國內擁有相似技術公司股價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