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調味品 資訊詳情
2014年前9月近七成糖企虧損 製糖企業面臨寒冬
 製糖 2014-01-01 11:21:56

  糖業即製糖產業,原料來源為甘蔗或甜菜,因其產品的體積遠小於原料,因此是一種原料區位的產業,目前生產糖最多的國家是巴西。中國糖業近兩年出現虧損狀況,據悉,2013年全國虧損31億元。下面關注一下前三季度糖企業績情況。

  各項成本居高不下,而糖價則持續低迷,被譽為「甜蜜事業」的蔗糖行業的寒冬仍在繼續。

  新榨季全面開榨在即,然而糖業已然深陷甘蔗面積與糖價雙雙大幅下降的泥潭。據中國報告大廳獲悉,農業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9月,311家全國規模以上製糖業企業中,虧損企業209家,虧損面高達67.2%,虧損額達57.2億元,虧損企業數和虧損額分別同比增長21.5%、58.4%。

2014年前9月近七成糖企虧損

  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14/15年製糖期全國食糖產銷工作會議上獲悉,海南省蔗農在2013/14榨季生產總收入同比減少27%,海南全省食糖銷售收入減幅達30.9%。

  「廉價外糖步步緊逼,蔗農、糖企雙雙進入危難臨界點,現在已經到了國家出台政策挽救國內糖業的時候了。」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製糖企業面臨寒冬

  從每噸高達7000元的售價被拉至4000元的低位,「糖高宗」身價驟降。廣西作為食糖主產區,其糖價為全國糖業奠定著主基調。11月6日,廣西糖網報出食糖價格為每噸4204元。

  資料顯示,甘蔗作為國內白糖的主要原料,具有周期性效應。甘蔗的習性是宿根形態,三年輪換,因此糖價一般體現出「牛市三年,熊市三年」的周期。2008年至2011年,白糖價格從每噸2800元漲至每噸7500元,2012年以來糖價又跌至每噸4000元。

  「甘蔗收購價是由政府擬定,加工後的食糖價格則是市場形成。」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 政府蔗 與 市場糖 之間的對碰。」

  幫助糖企降低生產成本的辦法之一便是下調甘蔗收購價。為此,在2013/14榨季,廣西的糖料蔗首付價從2012/13榨季的475元/噸調低至440元/噸,這已經是廣西連續兩個榨季調低甘蔗收購價。

  「事實上,即使是在下調甘蔗收購價的條件下,糖企依然困難。」上述業內人士表示,「2013/14榨季,全國製糖工業企業上繳稅金35.1億元,虧損97.6億元,尚有22.83億元糖料款沒有交付給農民,製糖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糖業面臨近三年來最嚴峻的一次寒冬 。」

  廉價外糖步步緊逼

  寒冬之中,廉價外糖卻步步緊逼。

  「國內外價差明顯,部分農產品加工行業面臨著生存考驗。」記者在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了解到,「國內生產成本上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價格開始全面高於國際價格,這就造成了一些農產品過度進口的問題,給農產品加工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農業部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我國食糖累計淨進口1106萬噸,占同期國內生產量的26%,超出正常缺口500萬噸。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製糖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過度進口導致國內食糖價格跌破成本,國內製糖企業庫存積壓,虧損嚴重。

  「2013/14榨季海南省糖業出現了蔗、糖雙雙大幅減產的現象,蔗農無利、糖企虧損大。」海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王達洲認為,「這與廉價進口糖的衝擊關係相關,而食糖生產成本又居高不下。」

  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國際糖價一直在16美分~20美分/磅的低位波動,2013/14榨季更跌破15美分/磅的歷史低點,遠低於國內糖價。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進口食糖454.6萬噸,同比增長21.3%,超出配額(194.5萬噸、15%關稅)260萬噸,相當於同期我國食糖產量的1/3左右,加之食糖走私現象嚴重(業內估計2013年走私糖規模50萬~100萬噸左右),對我國糖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連鎖反應,現有的糖業配額、關稅政策在國內外食糖價差較大的情況下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製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