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進入低迷期,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似乎有所下降,特別是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它們疲於應對當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受到研發資金投入的限制,開發經濟節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計劃暫時被拖延或者擱置,普通消費者,存在「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心態,曾經一度高漲的對新能源汽車的呼籲被遮蔽起來。
在環境相對寬鬆的國內,研製新能源汽車的緊迫性還不是很高,然而不然的是,國家政府部門仍然沒有鬆懈,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鼓勵和支持的消息不斷放送出來,與當下熱議的燃油稅政策相比,形成了兩股引人注意的潮流。據媒體報導,政府「將採取對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直接採取財政補貼措施,並通過稅收政策從生產和使用環節對新能源車的發展進行支持」,各種推廣措施也正在積極推行。
貌似這是逆當下形勢而動,實際上,發展新能源汽車與燃油稅是並行不悖的事情,而且存在很大的關聯,不能因為油價降低了就放棄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推廣,燃油稅的實施或許還會促動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國家的這種前瞻意識值得肯定。畢竟,將來的燃油價格還會上揚,傳統能源緊張的趨勢不會改變,對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能夠提供另一種應對高消費的選擇,而從大處著眼,發展低碳經濟也是全球工業的方向。
有國家優惠政策的支持和鼓勵,新能源汽車能否成氣候?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懷疑和暫時不能接受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在購買使用環節,較高的製造成本和新能源的缺陷讓人們望而卻步,二是生產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和深入推廣能力不夠,沒有值得市場化的產品。鼓勵政策出台,可以打消消費者的疑慮,讓製造商真正地去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提供像樣的合格的新產品。
不放鬆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研發,尤其在這個時候不斷放風,也是對燃油稅政策即將實施的一種呼應。燃油稅的實施可能會給各方面帶來一些實惠,減輕壓力,根據相關人員的描述,新能源汽車更能提供長遠的對燃油過分依賴的解決方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重提或者大力呼籲新能源汽車不是什麼不合時宜的事情,而是富有策略性的考慮,是理性的前瞻意識。
目前國內的金融形勢也不好,國際汽車製造商步履維艱,國內本土汽車企業日子也不好過,要讓它們拿出資金髮展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有難度的,因此應該在金融政策支持上提供積極的幫助,首先是渡過當前的難關,然後是引導它們發展新能源汽車項目。恐怕,這需要幾年的時間。如果擺脫不了眼前的經濟危機,那麼在這幾年中會有大量的企業倒閉破產,新能源汽車計劃就只能停留在紙上。
燃油稅實施,社會上的爭議非常大,新能源汽車能否鑽個空子?目前來看,由於企業的研發生產能力不夠,市場缺乏新能源汽車產品,此時大力呼求,只能喚醒民眾的認識,對新能源汽車的幻想不致破滅,另一種程度上,也能緩解人們對燃油稅的複雜矛盾情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