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車輛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2030年銷量將超1500萬輛
 新能源汽車 2016-01-01 11:16:58

  10月26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正式對外發布,規劃了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的發展藍圖。

  在發展方向和路徑選擇上,技術路線圖以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突破口,全面推進汽車產業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質。

  其總體目標是,至2030年,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於國家提出的「2030年達峰」的承諾和汽車產業規模達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達到峰值。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未來發展總體目標之一是使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在會上表示。

  為了加速上述目標實現,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表示,工信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對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優惠,包括對1.6升節能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延續,目前正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相關補貼政策的優化調整工作。

新能源汽車

  發布技術路線圖

  2015年,我國汽車產業規模經歷了爆發式增長,根據機動車合格證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7.9萬輛,約占汽車總產量的1.5%,標誌著我國從市場導入期向快速發展期邁進。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依然不減,1—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出達46.1萬輛,同比增長83.7%。

  而且,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進步的支撐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牽引帶動下,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整車性能顯著提高,以吉利帝豪為典型的A級車在整備質量低於1600kg的前提下,行駛里程突破250km,並進入批量生產。

  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技術路線圖清晰介紹了純電動與插電混合動力方面的總體發展思路。主要內容如:以中型及以下車型規模化發展純電動乘用車為主,實現純電動技術在家庭用車、公務用車、租賃服務以及短途商用車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以緊湊型及以上車型規模化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為主,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私人用車、公務用車以及其他日均行駛里程較短的領域推廣應用;此外,以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突破發展支撐整車競爭力提升,並實現關鍵部件批量出口;

  以覆蓋全國的充電設施與服務網絡建設支撐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

  此外,國家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詳細介紹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三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0年汽車年產銷規模達到3000萬輛,2025年達到3500萬輛,2035年達到3800萬輛;而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從2020年5升/100km2025年降至4升/100km,2030年降至3.2升/100km;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總銷量7%,2025年超過15%,2030年超過40%;

  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2020年要達到210萬輛、2025年要超過500萬輛,2030年將會超過1500萬輛。

  不過這一銷量預期在業內看來,合理但偏於保守。10月30日,長安汽車研究院副院長譚本宏表示,「技術路線圖給出的新能源車輛比例是合理的,這一預期很有可能實現,不過這與技術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

  早在10月10日,在前途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當天,董事長陸群表示,電動汽車銷量的拐點將出現在2017年。「我認為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不止200萬輛,2020年充電樁會超過1000萬支。」

  2020年競爭格局初現?

  「我們非常理解和支持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因為從汽車產業的角度來講,發展純電動汽車是有可能幫助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朱江10月27日在哈佛商業評論年會上表示。

  其實,我國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一直寄予厚望,並出台多項鼓勵政策「澆灌幼苗」。從技術路線圖上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將承擔起非常重要超越和引領作用:2020年,我國要打造明星車型,進入全球銷量排名前十;到2025年,我國將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

  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自主產業鏈進一步完善,並培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同時,我國將建成大於4.8萬充換電站,超過8000萬充電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實現8000萬輛。

  不過有專家預測,2020年補貼政策退坡後,我國自主品牌將與外資品牌就會迎來真正的短兵相接。其實今年,火藥味已經十足。

  今年3月,通用汽車公布了在華的新能源戰略,其中明確表示,到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餘款新能源汽車和至少1款國產混合動力車,覆蓋從弱混到強混,非插電到插電式的全類型新能源產品。

  9月29日開幕的巴黎車展,大眾、奔馳等汽車企業,都發布了具有實質意義的電動車發展戰略,各大車企紛紛展出新能源概念車,其中奔馳首次推出純電動SUV概念車EQ,而大眾推出I.D純電車型。按照計劃,大眾2025年之前將陸續推出30款純電動車型,大部分車型會落地在中國生產。

  對於與外資品牌競爭,譚本宏理性分析,我國消費者其實更關注油耗和性價比,而國家會更注重低碳環保和是否合乎法規。

  「其實,車企技術路線的選擇並不相同,大家也都是根據自身產品譜系和碳排放高低來推出合適的新能源汽車。」譚本宏說,「就目前來看,我國純電動汽車技術與國際水平相當,但在插電混合動力方面,我們可能還有差距。我認為從2020到2025年,混合動力將成為非常重要的技術解決路徑。」相關投資諮詢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朱江也認為,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混動技術是最為實際的環保出行解決方案。

  「不論是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現在都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充電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等。這不僅僅需要各個品牌和製造商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比如在全行業實現更多的標準化,加快充電樁的建設與基礎設施的改造等。」朱江說。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新能源汽車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