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奶類產量估計為3655萬噸,較上年降1.5%,其中牛奶產量3545萬噸,較2016年降1.6%,比2015年降5.6%,牛奶產量處於近10年產量均值以下。下面進行滅菌乳市場規模分析。
2012年以來,我國乳製品產業總體發展態勢相對平穩,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1-12月,全國乳製品累計產量為25,451,892.47噸,比上年增長8.07%。2012年1-12月,全國液體乳累計產量為21,465,699.53噸,比上年增長8.12%。2014年我國乳製品產量共計2651.81萬噸,比上年略有所下降。
另外乳製品行業目前仍處於整改期間,2013年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對乳製品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進行改革、規範與指導。2014年上半年國內乳製品產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態乳產量同比下降1.42%,乳粉產量同比下滑10.87%。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乳製品產量首次出現下滑。
通過對滅菌乳市場規模分析,因符合健康飲食的觀念,低溫酸奶近年增長很快。按出廠口徑,2015 年低溫酸奶市場收入同比增 20%,是液態奶子品類中增長第事快的,超出我們預期。估計 2015 年低溫酸奶市場收入覎模在 240-250 億元左右,是占比第三大的品類,也是自 2013年以來,除常溫酸奶外,占比仍在持續提升的唯一液態奶品種。
對比 2012 年中國城鎮及 2006 年荷蘭、德國、法國的人均酸奶消費量,中國僅為歐洲三國均值的 25%不到,再考慮數據時間較早、常溫酸奶的替代以及產品結構升級等影響,估計低溫酸奶市場收入仍有至少 2 倍空間,約可達 720-750 億元,對應 14 億人口,人均每年消費約 51-54 元。
全球牛奶產量前五位分別是歐盟、美國、印度、中國和巴西,由於國內消費環境和人口的差異,形成了以歐盟、美國、 紐西蘭、 澳大利亞為主要乳製品出口國, 亞非拉國家為主要乳製品進口國的局面。 目前我國乳製品自給率在 90%左右,供求缺口在 400 萬噸上下,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原料大包粉用於乳製品生產。
通過對滅菌乳市場規模分析,伴隨現代化生產機械和技術日益普及,以及標準化、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奶牛單產和規模化水平繼續提升,2017年奶牛單產7噸,10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56%。上游養殖業持續低迷,原料奶價格下降,大型牧業上市公司出現虧損,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展望2018年,受養殖效益下降影響,生產預計繼續調整,奶類產量預計為3 630萬噸,同比減0.7%。「十三五」期間, 優質飼草料生產、標準化規模養殖有望加速發展,中國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取得實質性成效,生產有望逐步恢復,2020年奶類產量預計達到3870萬噸,比2017年增長5.9%。以上便是滅菌乳市場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