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 內容詳情
2017年國內批發市場現狀分析
 批發 2017-07-04 18:09:36

  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長,相應的,中國批發業的增長也很顯著,發展平穩。數據分析表明,從所有制結構來看,批發行業當中國有企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贏利能力有待提高,與外資企業及港澳台資企業相比,差距還很大;外資企業的贏利能力最強,其人均利潤是行業平均利潤的3倍多;集體企業在批發行業中的贏利能力最差。從不同產品類別來看,農畜產品類批發業,經營狀況較差;而食品飲料菸酒類批發業,主要是菸草批發業,獲得的利潤畸高。以下對2017年國內批發市場現狀分析。

  批發市場的交易結構已經由原來的單一三級批發和單純由商業企業直接經營,逐步發展成為由商業企業繼續經營,或由工業企業直營和批發市場組織經營。批發業在過去30年裡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集散商品、傳遞商品、分散商品的巨大作用。

2017年國內批發市場現狀分析

  現代專業批發市場的交易手段出現了喜人的景象。除了交易商之間的交易還有著種種場外的交易,如展銷會、推介會等。近些年來批發市場已成為推動地區發展、推動行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和組織形式。除上述交易之外,批發市場還大膽採用了以電子商務為媒介的電子交易平台,其所形成的交易量儘管還不是很大,但發展勢頭與增長幅度非常快。可以預計電子商務將成為這一領域內非常重要的平台,並將對現有的實體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2017-2022年中國批發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批發市場與物流的結合所形成的一體化運作及批發介入生產以及批發與零售相結合,都成為這一領域的新特點。如果說批發業務組織形式還有一些新變化,那就是以佣金代理、總經銷、地區代理、拍賣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國際通行的現代批發方式。雖然形成交易量還很有限,但已給業界深刻啟示,也將會成為這一領域繼續努力的方向。

  我國商品批發市場自90年代起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截止目前,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的各類商品批發市場共有9.5萬家,其中擁有年交易額近10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3273個,年成交總額達3萬億人民幣。交易商品除了糧油、瓜果、蔬菜、蛋禽等農副產品外,還有服裝、鞋帽、百貨等日用消費品。甚至就連建材、汽車等生產資料產品也進入了批發市場。各類大中小型商品批發市場,遍及全國各地,構成了我國商品流通的骨架和網絡,為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商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傳統的批發業由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正面臨著發展的瓶頸。

  一、外資湧入對中國批發業的影響

  據入世要求,我國已經取消對外資批發業存在形式的限制,即不再限制外資進入的地域、數量、股權比例等。因此外資批發業可以以任何形式在中國存在,並以平等的身份與我國批發業競爭。雖然我國的批發業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但與外國老牌批發業相比我們相當於空白。經過多年的發展,外資批發業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物流模式等。憑藉這些優勢,外資批發業,只需在中國建立少數的批發基地就能搶走中國本土批發業很大的市場份額。從麥德龍批發超市在中國的迅猛發展,這一切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自從1996年麥德龍第一家店鋪入住上海以來,麥德龍現已在我國開了20多家分店,受到消費群體的好評,對我國批發業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二、大型零售業的大額採購和小型零售業的聯盟採購對中國批發業的影響

  批發業是聯繫廠商的終端賣廠的中間商,批發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商品從廠商通過批發商走向終端零售商的過程中,批發商可以獲得利潤。這無疑就縮減了零售商的利潤。一些大型的零售商由於其採購量非常大,完全可以越過批發商直接從廠商進行採購,而且大多數廠商為了能夠進入一些大型商場也非常希望和這些零售商進行合作,這無疑就縮減了批發商的市場份額,使批發商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像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都是不通過批發商直接從廠商進貨。許多中小型的零售終端,為了縮減貨物流通成本,採取了聯合採購的方式——許多商家結成聯盟進行採購。這對批發商業形成了很大的壓力。

  三、直銷模式對批發業的影響

  戴爾在中國的成功讓許多廠家看到了直銷的好處,於是有許多廠家紛紛效仿戴爾採用直銷模式——電話或電視訂購。這種購物方式雖然沒有在中國成為主流,但由於其本身的優勢,正在慢慢成為批發行業的另一競爭對手。

  四、網絡在中國的興起對中國批發業的影響

  據06年網絡使用情況調查顯示,中國已經成為除美國之外第二大網際網路使用國,中國網民數量超過1.1億,網絡在中國的興起,使中國批發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尤其是一些B2B網站和一些行業網站的興起及大的侵占了批發業的市場份額。像馬雲建立的阿里巴巴網站,是許多中小企業之間的商品溝通不必再通過經銷商或批發商,而是直接由廠商進行商品交流。使批發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

  五、交易方式落後導致中國批發業面臨生存尷尬

  攤位制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落後交易方式,是限制中國絕大多數市場批發功能的發揮,使其難以形成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中國的大多數批發交易市場是這種落後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存在交易成本高,交易速度慢,交易範圍小等致命缺點,這是中國批發業先天不足的缺點,不予以改進中國的批發業很長久生存下去。

  六、政策上得不到重視,使中國批發業生存的沒有底氣

  目前我國忽視、無視批發業的現象、幾乎到處可見。比如,報刊、電台等各種媒體傳播的商業信息,講的、寫的是零售、大店、業態,很少談及批發;比如,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發表文件和布置工作近十年來要求樹立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觀念,要求做好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三件大事,很少談及批發;再如,時下出版的眾多商科著作很少有批發新作;商學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論文,極少有批發選題等等。正如中國商經學會會長張世堯在大會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對批發較少研究,很少講批發」,總之,批發業在中國被放在遺忘的角落,被忽視甚至被無視,成為業內的共識。這些導致批發業像地下經營的商業活動,得不到有識之士的重視,使許多人歪曲了對批發業的認識。這將使中國的批發業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最終中國批發業會因為缺乏人才而在競爭中失敗。

  七、中國批發業經營者缺乏品牌意識

  一個市場也和一個企業一樣,品牌就代表著管理、服務和質量。像法國巴黎的倫吉斯農產品市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的花卉市場,其知名度之高,品牌之響亮,其輻射半徑不僅橫跨歐盟,而且一直延伸到亞洲和美洲地區,甚至成為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其直接和間接的效益都十分可觀。我國的知名市場還比較少,跨國度、跨洲際有影響的市場更屬鳳毛麟角。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批發業經營者連基本的批發業品牌意識都沒有。這也是影響我國批發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八、我國批發業數量多但規模小,競爭實力有限

  我國批發市場數量眾多,但是規模普遍偏小。由於對批發市場認識上的誤區,加之相互攀比,一些地區在批發市場決策上失誤,批發市場的重複建設嚴重,甚至同一城市同一類市場往往有若干家,「空殼」市場比比皆是。批發市場的良性運作在於市場的輻射力,而不在於市場的數量。義大利勃洛尼亞省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僅建立了一座農水市場,用了 12 年時間,其輻射能力遍及義大利全國,也未聽說周圍還建設了哪些同類市場。但在我國,許多政府官員為了顯示政績,往往會在一個地區或城市建立多個同質的市場,這就導致許多批發商惡性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非常不利於批發業的發展。

  九、中國批發業經營檔次普遍較低

  我國批發業有一個十分糟糕的現象,是批發市場與大百貨零售相互分離,甚至相互競爭。這樣做的結果是:批發市場得不到大百貨業的商品質量要求與質量反饋,加之對攤位租賃的

  急功近利,使相當一批批發市場對進駐商家不注意資質審查,對進貨渠道難以控制,久而久之,形成了批發市場商品價格低、但質量不好的不良口碑,極個別市場甚至成為假冒產品藏污納垢的庇護所。這種情況十分不利於構築我國新的批發與零售的商品營銷體系。這也成為我國批發業發展的一個很大阻礙。

  十、批發層級過多,使我國批發業競爭優勢不明顯

  由於中國的批發業經營規模普遍不大,所以一個批發單個批發商波及的面不大。這就需要二三級批發商,商品經過幾個層級的傳播,要麼商品價格上升,要麼批發經營者利潤被壓縮。這無形中就讓批發商的生存競爭能力下降了不少。

  十一、缺乏資本運作能力

  我國的批發市場普遍不重視市場的資本運作。國外知名大市場一般都是股份化公司,上市的比率也比較高。我國的市場股份化程度比較低,已組織股份制公司的市場也不夠規範,不少市場的運作主要是靠攤位租金來維持,市場的更新改造速度很慢,物流和商流設施都

  比較落後,難以實現規模擴張和運行質量的提高。在我國1000多家家上市公司中,只有輕紡城和農產品兩家公司是典型的進行批發市場運作的公司,這個比率相對太小,顯然不利於絕大部分批發市場的籌資和市場的更新改造與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批發相關研究報告
批發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