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險 內容詳情
2016年我國汽車保險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汽車保險 2016-08-22 17:19:51

  我國汽車保險競爭分析,最近盯上車險的網際網路公司越來越多,拿不到車險牌照的就通過合資,暫時幫傳統保險公司賣保險,對傳統保險公司而言,通過合資榜上網際網路公司不會改變自己只是暫時多張保險牌照的本質,等網際網路公司申請到拍照,這個合資公司也就隨時可以關門了。現對2016年我國汽車保險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對於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而言,目前基本沒有贏利模式,賣保險是看起來不錯的商業模式,盯上這個生意的創業公司自 然越來越多。隨著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在全國的推開,原本修車免費的車主不得不自費修車,從免費到自費的政策改變憑空降低了理賠成本,保險公司的贏利能力原本 應當增強,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商車費率改革為保險公司節約的理賠費用都被轉移到營銷端,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在費改城市大打手續費價格戰。

  用戶幫保險公司省的錢都被投入到手續費大戰中,都用來擴大市場份額,即使是市場份額已經不小的大型保險公司也是如此。保險行業既不用這筆贏利彌補車主自費修車損失,也不去提高自身效率減少運營成本,這與費改的初衷是背離的。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商車費改是多輸的結果。用戶輸了——商車費改看起來多數用戶的保費降低了,但這是一服務 保障減少為代價的,車主自費修車比例明顯增加,從免費到自費,利益受損,滿意度不可能提高。保險公司也輸了——商車費改導致價格戰加劇,保費收入降低,手 續費支出更高。後市場維修企業也輸了——車主自費修車必然導致事故車總量減少,自費修車用戶對價格敏感度增加,後市場維修企業收入下滑。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監管機構不可能無視,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保險公司,都期待二次費改儘快到來。對於二次費改,必須實現多方共贏,這個共贏必然是同構市場博弈和服務創新來實現的,僅僅靠犧牲一方利益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根本上看,二次費改繼續放大車險定價區間,鼓勵保險產品創新的同時,應從保護車主利益的角度,嚴格管控理賠 服務品質,考慮到新進入者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進入者有可能通過低價甚至免費方式擠占市場,監管層可以通過設定更嚴格的線下理賠服務門檻來約束各類不計後 果的車險創新。同時,監管層可以建立用戶反饋機制,基於用戶反饋,建立強有力的約束和退出機制,一旦車主理賠投訴達到某個闕值,保險公司又沒有足夠證據說 明這些投訴是惡意投訴,監管可終止該保險公司在某些地區甚至全國的保險銷售資質,直到用戶理賠投訴被徹底解決。

  在這樣的背景下,監管層更多的時候是監管保險公司的用戶服務能力以及保險資金的管理能力,管住這兩個方面,才能約束新進入者不計代價的偽創新,避免保險行業內部以及跨界者的惡性競爭。

  對於用戶服務能力的監管,目前監管主要根據保險公司與維修企業、醫療機構簽署的服務協議來認定其具備用戶理賠 服務能力,但僅僅是一紙協議,根本無法保障車主獲得服務。保險公司要建立用戶服務能力,前提是有系統能連接維修企業,能夠實時與維修企業進行信息交互,以 確定的價格獲得確定服務標準的服務,監管應能夠通過回溯理賠服務過程,才能有效實施監管。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車主利益,才能閒置那些只考慮線上攬客,不考慮 線下服務的網際網路偽創新。

  據2016-2021年汽車保險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了解,通過二次費改,進一步擴大費率差異必然意味著產品差異,而產品差異必然意味著服務差異。對於車險行業而言,參 差多態才真正考驗保險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能夠管理參差多態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才真正考驗監管的監管水平。所以,對保險行業而言,不能一味去追求創 新,罔顧監管的監管能力需求。從有利於創新的角度看,保險行業的每一項創新都應該優先考慮如何方便監管機構的監管,敢於讓監管機構監管的創新才是真創新, 那種打著創新旗號躲避監管的創新都是偽創新!

  二次費改之後,理賠次數、理賠金額總和評級低於平均水平的車主應得到更多服務補償,用戶服務能力強的保險公司 理應得到更多的產品創新機會,用戶滿意度高的事故車維修企業理應得到更多的用戶服務機會。考慮到目前保險公司高昂的營銷費用投入,監管仍有較大的改革空間 去優化這部分營銷投入,幫助產業實現車主、保險公司、維修企業的三方共贏,這是實現保險服務社會價值最大化的關鍵。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汽車保險相關研究報告
汽車保險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