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後市場作為汽車維修行業所屬的母行業,對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影響巨大,目前汽車後市場的發展狀況能很好的反應汽車維修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下對汽修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汽車後市場是指汽車銷售以後,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它涵蓋了消費者買車後所需要的一切服務。汽車後市場是汽車從售出到報廢的過程中,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繼需要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
中國現在的汽車後市場大體上可分為八大行業:汽車配件供應行業;汽車金融行業;汽車養護行業;二手車及汽車租賃行業;汽車文化及汽車運動行業;以物流、諮詢、回收處理為主的汽車專業市場行業;汽車改裝行業;售後維修行業。
在服務內容方面,汽保行業和汽車養護行業存在著交叉,沒有嚴格的劃分界限。同時,目前國內許多汽車維修及配件行業的業務範圍也有向汽車養護拓展的趨勢。
汽車維修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人員的素質提升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強從業人員的管理特別是加強高技術維修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這被認為這是行業管理的短板,其中涉及政策障礙,因為信息不公開,更多的培養其實是在體系內部開展。
目前建立的制度包括強制類的從業制度,還有引導類的制度,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都不夠緊密,不夠滿足維修的需要,下一步將對這項工作進行改革,總的思路就是「去行政化」。真正從市場需求出發,充分利用社會化力量,採用市場化方式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最終要建立一個以維修技術人員為核心的企業許可制度。
在國外的維修企業許可的核心是看有沒有相應技術能力的從業人員,而國內更多是看設備,所以下一步要調整這一方向。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可能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做起。這項工作更加需要社會化力量的投入、參加,我們對此持開放態度,主機廠要參與,希望各個方面共同參與進來,實現對這項工作的改進、提升。
2014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產值達到5000億元,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維修業產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
我國維修企業雖有44萬家左右,具有二類資質以上的不到1/3。其中包括汽車品牌授權的4S店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一類汽修廠占維修廠總量的15%-20%;部分4S店所設立的維修服務網點,以及具體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二類維修廠占到總量的25%-30%;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的三類維修廠則占到總量的50%以上。
汽車維修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人員的素質提升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強從業人員的管理特別是加強高技術維修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這被認為這是行業管理的短板,其中涉及政策障礙,因為信息不公開,更多的培養其實是在體系內部開展。
從國際汽車後市場的發展形勢來看,4S 店的售後模式並沒有連鎖經營的運營模式受歡迎。連鎖經營模式優勢包括:首先,連鎖經營的規模化確保了服務價格和服務質量的優勢。連鎖網絡將分散零落、規模不大的區域市場結合起來,能夠獲得獨立經營者所不可能獲得的價格優勢。其次,連鎖經營網絡具備強大的倉儲配送和庫存調配系統,利用信息系統充分調動總部、分中心和連鎖店庫存,科學利用倉儲流動資金,有效地減少物資儲存和資金占用,降低運營成本。最後,通過連鎖經營品牌統一化樹立了整體信譽。
2017年汽車維修業產值將達到7,125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87%,2021年汽車維修業產值將達到11,162億元。以上對汽修行業市場規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