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流行談智能生活,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等。在汽車保有量的連年攀升下,催生了火熱的智能後視鏡市場,2019年市場出貨達到1410億台,以下是智能後視鏡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智能後視鏡產品最早發展於2012年,沃可視著手開發並率先相關產品;2014年,眾多企業開始蜂擁扎入智能後視鏡市場,行業進入紅海。智能後視鏡行業分析指出,經過6-7年的市場教育,目前消費者對於智能後視鏡的接受程度較高,市場已經度過導入期,行業成熟度較高。
智能後視鏡行業技術特點指出,智能後視鏡是行車記錄儀、導航等後裝汽車電子發展進階的產物,是汽車電子螢幕爭奪戰的另一個戰場。本質上來說,智能後視鏡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它是行車記錄儀、車載導航、倒車影像等汽車電子的另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
通過對國內主流智能後視鏡產品的觀察,中端產品(800元)以上都有超過3種以上的功能,比較常見的有導航、行車記錄、免提電話、影音播放、電子測速預警、倒車影像、遠程協助,而低端產品則功能比較單一,以行車記錄為主。
1、具有無線接入網際網路的能力:即支持GPRS或者3G網絡或者4G網絡,同時支持WiFi。
2、具有開放性的作業系統:擁有獨立的核心處理器(CPU)和內存,可以安裝更多的應用程式,使智能後視鏡功能得到無限護展。
3、人性化: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擴展機器功能。根據個人需要,實時擴展機器內置功能,以及軟體升級,智能識別軟體兼容性,實現軟體市場同步的人性功能。
4、功能強大:擴展性強,第三方軟體支持多。同時本身自帶GPS或者北斗定位晶片用於導航;後置攝像頭用於行車記錄等;甚至加配雷達探測頭用於移動測速提醒等。
2019年之前,智能後視鏡的每年新增出貨量超過100萬台。智能後視鏡行業技術特點指出,進入2020年,整個智能後視鏡的出貨只有1410萬台,只比2019年上升64萬台。
從消費者角度看,對智能後視鏡產品了解不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想知其所以然,在用戶看來智能後視鏡,智能雲鏡,車載智能機器人等等五花八門的稱呼,只是廠商打著智能的噱頭,跑馬圈地,吸引資方的方式,所以這樣的方式最終用戶是不感冒的。這樣的方式對最終用戶沒多大意義,這是智能後視鏡價格虛高的一方面原因,廠商很清楚,就算是降價,這個掛「智能」的產品也不會出太大的量,所以價格一直挺高。
從市場角度來看,智能後視鏡嫣然已經殺成紅海了,廠商對它的熱情如噴發的火焰山,這樣就導致廠商的蜂擁而至,產品同質化嚴重,用戶體驗不好,產品體驗無差異化。而產品價格虛高,導致消費者觀望者居多,真正買單者很少。
目前,55%的我國消費者認為車載智能系統可以為他們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46%的受訪者對汽車智能化充滿期待,甚至只會考慮智能系統的車,另有42%的受訪者表示車載智能系統是未來的趨勢,以上便是智能後視鏡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