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產能項目商業計劃書是遵循國際慣例通用的標準文本格式撰寫而成,全面介紹了公司和項目運作情況,闡述了產品市場及競爭、風險等未來發展前景和融資要求。
產能項目摘要部分濃縮了商業計劃書的精華,涵蓋了計劃的要點,對於商業目的的解讀一目了然,便於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評審計劃並作出判斷。
產能項目產品(服務)介紹這部分內容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全面分析了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客戶節省開支,增加收入。
產能項目人員及組織結構部分詳細說明了核心管理團隊的組成及背景情況。並對主要管理人員著重進行闡述,介紹他們所具備的管理能力,在企業中的職務及責任,他們過往的詳細經歷及背景。同時,對於公司各部門的功能與職責,各部門負責人及成員,公司的薪酬體系,股東名單、持股比例等也做了說明。
產能項目市場預測對於產品(服務)是否存在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可以給企業帶來所期望的利益,市場規模有多大,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企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格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產能項目營銷策略結合了消費者的特點、產品的特徵、企業自身的狀況以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策略實施的可行性行,並對營銷渠道的選擇、營銷隊伍的管理、促銷計劃、廣告策略及價格制定進行充分的制定。
產能項目財務計劃和企業的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計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建立在對產品(服務)的成本、產出規模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依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對於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進行了詳細測算。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總幹事吳忠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大趨勢,當一個國家經濟快速增長二三十年後,在財富大量積累下,就會開始對外投資,這是經濟規律在第一階段,我們更多的是央企等大公司走出去做基礎設施建設,在現階段就有更多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將生產基地轉到其他發展中國家,降低成本,增加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國際社會對過剩產能存在誤解,以為過剩產能就是不好的東西。過剩產能只是針對中國市場是過剩的,並不是那個設備是過剩的,是不好的。實際上,「走出去」的設備都是最前沿最先進的,我們只是把生產能力放到了其他國家。(每經)
新華社發文稱,美西方之所以炮製「中國產能過剩論」,根本原因在於對新興市場國家新能源產業等領域的發展感到不安,企圖通過非法手段遏制他國發展,主要目的是為出台各種對華貿易限制舉措營造聲勢,以「防止中國產能過剩衝擊世界市場」為藉口行保護主義之實。此舉只會阻礙全球技術進步,損害全球消費者利益,引發全球經濟風險。
英偉達日前傳出AI晶片設計存在缺陷,可能延遲出貨。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英偉達B100/B200N4晶片(GB200晶片)存在一些挑戰,主要在於兩個相同晶片放入B200CoWoS封裝中,可能需要稍微放寬產品的效能閾值;此外CoWoS-L良率仍然不高且不穩定。但是檢查並未發現任何嚴重到足以導致重大重新設計或多個季度延遲的問題。摩根大通認為,GB200產能在2024下半年或將放緩,但預計在2025年大幅擴張,上游出貨將在2024年第四季開始,但由於CoWoS-L的產量問題,總出貨量可能會受到限制,預計2024年GB200的總出貨量在40-50萬台之間(之前預計60萬台以上)。 H200齣貨量在2024下半年可望小幅成長(最多增加50-60萬台的需求)。 Blackwell系列GPU出貨量預計在2025年達到450萬台以上,但初期產能仍面臨挑戰。摩根大通表示,如果GB200產能無法如期增加,超大規模用戶可能會增加HGX B200A和GB200A Ultra的採購。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4年二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4.9%,比上年同期上升0.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上升1.3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2024年二季度,採礦業產能利用率為76.0%;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5.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能利用率為71.4%。分主要行業看,2024年二季度,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72.8%,食品製造業為68.8%,紡織業為79.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為76.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為64.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1%,通用設備製造業為79.4%,專用設備製造業為76.5%,汽車製造業為73.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為74.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76.2%。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隨著各環節新增產能逐步落地,資源端表現穩定,鎳供應端整體寬鬆。需求端來看,新能源領域仍為未來鎳元素需求的核心驅動,不鏽鋼作為基本盤或表現相對平穩,預計全球鎳元素仍維持過剩格局。在此背景下,上下游一體化的企業享有更大的利潤安全邊際,行業出清過程中市場份額相對穩定,行業走出底部後有望享有更大的利潤彈性。建議關註:華友鈷業、中偉股份、格林美等。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稱,最新調查顯示,目前M4以下的CCL品項已普遍漲價,平均漲幅約接近10%;M4以上的高階CCL目前沒有漲價跡象。從供應端看,AI伺服器需求在過去一年暴增,促使CCL廠商升級產線以應付高規 (M4以上) 的需求,間接導致M4以下的供應減少。從需求端看,以高通為首的AI PC主板材料升級,單價提升15–20%。一般伺服器需求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亦帶動中低端CCL需求。中低階CCL漲價的另一原因為上游材料上漲,漲價後已將原物料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獲利將顯著提升。
美國政府14日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有專家認為,這是美國近期對華發起「產能過剩」攻勢中的最新一環,本質仍是實行貿易保護,破壞世貿規則,打壓中國經濟。(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