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篇綜述:2024年一季度廣州市房地產市場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新建商品房和二手住宅交易規模同步增長,價格指數穩步修復。在政策寬鬆與優質供給的雙重驅動下,全市住房市場呈現供需兩端協同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住宅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今年首季廣州一手商品房實現網簽面積218.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7%;二手商品房交易登記面積達282.58萬平方米,同比增幅擴大至27.6%。分月度看,13月新房成交分別增長37%、4.4%和5.2%,二手房交易增速則呈現波動回升態勢。其中住宅市場表現尤為突出:一手住宅網簽量達172.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8%),全市11個行政區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二手住宅交易面積242.27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6.2%,各區全面飄紅。
國家統計局監測數據顯示,廣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指數從2023年11月的89.6逐月攀升至今年2月的92.2,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同步由87.5升至90.6。市場庫存壓力有效緩解,截至3月末一手住宅庫存量降至1022.62萬平方米,較上年末減少56.64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縮短至14.3個月,較年初壓縮0.6個月。
市場回暖背後是政策環境的全面優化。當前廣州已構建起"四低"購房體系:取消限購政策顯著降低准入門檻,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房貸利率穩定在3%左右的歷史低位,首套和二套房契稅稅率同步下調至1%。疊加房價處於合理區間,剛性需求與改善型置業形成合力,推動住房消費持續釋放。
優質土地供應增加帶動中心區高端項目密集入市,房企推貨積極性顯著提升。同時二手房掛牌量隨新房供給優化而同步增長,"賣一買一"置換需求加速流通,形成新房與存量房市場的聯動效應。專家指出,這種供需互動將有效促進住房消費升級,並為市場注入持續動能。
總結展望:一季度廣州房地產市場交出亮眼成績單,政策紅利釋放與優質產品供應形成共振效應。隨著城中村改造提速、土地儲備優化等長效機制推進,住房市場有望在二季度繼續保持向好趨勢,庫存去化與品質升級的良性循環將持續鞏固,為城市更新和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支撐。
(註:所有數據均來源於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開信息)
近日,各大城市陸續發布2025年土地供應計劃或者住房發展年度計劃。在嚴控增量的政策導向下,多數城市今年住宅用地供應出現大幅縮減,最高下降超過150%。而廣州等少數城市今年住宅用地供應仍在增長。 第一財經梳理了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萬億GDP城市等重點城市的供地計劃,在已經發布的20個城市中,大多數城市今年都減少了土地供應數量,其中,寧夏銀川住宅用地量下降了153%,在已經公布的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 另外,東莞、煙臺和廈門住宅用地下降超過了4成,分別下降了42.7%、46.4%和44.8%。成都、寧波、杭州、南寧則下降超過3成,分別下降了35.2%、35.5%、35%和33.6%。重慶、合肥、西安、無錫也下降了超過2成,分別下降25.6%、21.1%、21.5%和21.7%。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城市政府縮減土地供應,是響應了去年「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的政策導向。這一政策調整是基於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的重大變化。 不過,在已經公布的20個城市中,仍有4個城市今年住宅用地保持增長。廣州、三亞、石家莊和唐山今年住宅用地分別增加了21.3%、1%、5.2%和7.7%。其中,後面3個城市增幅不大,而廣州增加比較顯著。(第一財經)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