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從本質上來說,是對數據進行整合與集中,深度挖掘數據資產蘊含的價值,實現企業整個業務流程的全連接與全打通,以此全面優化數據整體系統或流程,助力企業提升運營效率並強化管控。具體而言,數位化藉助技術手段收集企業所需的各類數據信息,並將這些數據運用到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反饋、市場變化趨勢分析以及行業研究等方面,進而轉化為企業資源,為企業後期經營提供便利。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數位化轉型就是餐飲企業或門店藉助數位化工具,將線下業務信息轉化為可衡量、可評估的在線數據,再依據這些數據反向指導線下業務,最終實現業務的精準化與優化。例如,通過客人自主點餐系統、服務呼叫系統、後廚互動系統等智能化設備,能夠顯著節約用工數量、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管理績效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餐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對嘉興市區餐飲業數位化轉型現狀展開評估。調查範圍涵蓋嘉興八佰伴(華府店)、八佰伴購物中心、萬達廣場、南門頭美食文化廣場、旭輝廣場、戴夢得等新型餐飲商業聚集地,以及王安社區、西麗社區等居民居住地。問卷內容圍繞數字戰略規劃、數位技術基礎、數字經營管理、數字組織管理等方面展開設計。
本次共發放問卷 12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15 份。設定評分標準為:1 - 5 分表示企業在該項數字評估指標的實施較低,數位化轉型不足;6 - 10 分表示企業數位化轉型實施較好。由於部分評分僅為 2 - 3 分或未獲得評分,將其隱藏,不影響實際評估,且同一一級指標下各級指標存在關聯度,保留關鍵性指標調查數據用於評估。
調查數據顯示:在數位化轉型戰略及目標制定方面,大多數餐飲企業缺乏確切規劃,也沒有專門的數位化轉型資金和引入專業人才。在數位技術基礎方面,多數企業引入了智能設備及數據平台,但在數據云平台的數據信息保存上存在不足。在數字經營方面,眾多企業在供應鏈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所涉及,但在利用數據信息進行營銷上存在空缺。在組織文化方面,評分 3 分及以下的占比均在 90% 以上,8 分及以上占比極低,且能夠運用數位技術預測市場和顧客需求並加以解決的占比較小,設立數位化應急小組幫助企業解決相應問題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調研發現,嘉興市餐飲市場數位化轉型處於初級階段,進行戰略規劃的餐飲企業占比極少,僅有海底撈、五芳齋、古茗等連鎖門店及大型餐飲公司有所行動。在數位技術基礎方面,除傳統餐飲門店外,其他門店及企業雖部署了智能技術及設備,如金小悅餐廳構建網絡餐飲廚房,但餐飲行業智能設備存在局限性。多數小型餐飲企業難以承擔智能設備研發成本,只能從餐飲管理企業引入收銀設備、智能機器人等,且設備和平台功能單一。從數字組織管理角度看,嘉興市內傳統餐飲門店占市場大部分比例,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較少,開展數字組織管理的更是微乎其微。在數字經營管理方面,企業數位化轉型主要集中在供應鏈和財務管理升級,數字營銷管理層面涉及較少,很少有企業(門店)藉助消費數據進行營銷管理、菜品研發或改進營銷策略,這在後疫情時代不利於餐飲企業發展。
餐飲企業數位化轉型缺乏明確指導方向,戰略意識薄弱。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引領地方數位化行業整體轉型,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為餐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其技術研發與創新。餐飲企業自身要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政策機遇,結合自身情況與經濟環境,制定適合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是必然趨勢,企業需堅定信心,把握市場機遇。
數位化轉型本質是組織和人的轉型。餐飲企業應加強校企合作,創建數位化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市場所需的數位化人才。同時,積極引進數位化人才,對現有員工進行職業再教育,打造高技能綜合人才隊伍,並構建相應組織架構。在組織架構上,實現扁平化管理,使數位化信息和管理貫穿各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推動業務流程重整,提高企業內部溝通的時效性與準確性。此外,加強企業內部員工培訓,提升員工對新技術的應用和數據分析能力,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
政府應加強基礎平台建設與部署,注重網絡及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數位化技術生態環境。例如嘉興市啟動網絡餐飲 「陽光廚房」 建設,打造 「明廚亮灶」 平台,保障餐飲後廚安全衛生,實現後廚可視化。中小微型餐飲企業可藉助第三方實現數位技術基礎轉型,引入適合自身需求的技術設備,或與第三方合作打造系統平台。企業還可依託外部資源構建大數據中心,建立基礎業務信息庫,開展自主可控技術研發、應用與平台化部署。
餐飲企業或門店可藉助大數據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喜好和消費習慣,據此開展經營業務。如根據消費者購買情況選購食材,節省採購成本並實現食材最大化利用。依據消費者反饋改進實際經營,制定營銷策略拓展市場。此外,充分利用數據資產和數位化技術管理市場信息、銷售等,打造消費者青睞的新產品,吸引新客戶,提升業務經營能力,通過分析銷售信息和客戶喜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