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市場在2025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8.7%,養老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民辦養老院作為養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對養老服務市場現狀的分析,探討民辦養老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養老服務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養老服務的歷史淵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養老服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西周時期已形成禮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養老服務作為一種業態迅速興起。黨和政府統籌推進城鄉養老事業發展,健全老有所養政策體系,構建普惠性服務、兜底性保障以及多元性機構等,使養老服務業進入歷史發展快車道。
(二)養老服務的內涵
養老服務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滿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務行業。廣義上,養老服務涵蓋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醫療服務、文化健身娛樂等多個行業。養老服務的內涵至少應包含三大要素:一是服務指向,即受眾,特指需要照顧的老年人;二是服務內容,包括生活料理與照護、精神安慰與調節、文化供給與分享;三是服務形式,即「如何經營」的具體形式和業態。
(一)養老服務發展的幾個階段
養老服務市場分析指出我國養老服務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階段,服務對象主要是「三無人員」和「困難戶」;改革開放到20世紀末的探索起步階段,「老齡產業」概念首次被提出;新世紀初到新世紀第一個10年的構建服務體系階段,養老服務從內涵、政策法規等方面均有發展;2011年至今的快速化發展階段,養老服務業進入加快發展、提質增效新時代。
(二)民辦養老院的現狀與問題
民辦養老院在養老服務產業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特點包括:資金來源主要為經營者自籌,地點多選在市郊且多採取租賃方式,設施普遍較簡陋,醫療配備與娛樂設施少,未配備專業護理與安保人員。存在的問題包括:租借形式使經營者不敢進行大規模投資,老人生活條件改善難;經營者缺乏管理經驗,護工缺乏職業專業化;人文性關懷欠缺,對老人身心健康關心不夠。
(一)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扶持民辦養老院做精做優
政府應繼續出台優惠政策,扶持民辦養老院提質增效。例如,土地優惠政策可將閒置公益性用地調整為養老服務用地;融資政策上可通過小額貸款、財政貼息等方式,吸引信貸資本與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政府需確保政策落地落實,讓民辦養老院經營者實現穩定投資,安心謀劃發展。
(二)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激發民辦養老院做大做強內生動力
民辦養老院經營者應把握國家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帶來的重大機遇,加強基礎設施、基本技能等內涵建設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加強護工培訓,增強知老、懂老、愛老情懷,具備專業護理與心理學知識。通過行業協會規範民辦養老院行業的管理者、從業者工作內容與準則,提高老年人入住民辦養老院的健康及安全水平。
(三)建立行業協會,規範民辦養老院有序健康發展
政府應在建立民辦養老院行業協會中起到催化劑作用,給予資金扶持。通過專業行業協會制定養老行業統一從業資格與服務標準,對民辦養老院進行監督與培訓。行業協會應規範民辦養老院行業的管理者、從業者工作內容與準則,增強老年人幸福感,促進民辦養老院行業的多元化、精細化發展。
(四)鼓勵建立非營利組織,增加民間志願者服務,增強養老行業人才力量
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藉助非營利組織民間力量。鼓勵更多人加入志願者行列,為老人提供服務。培養社會力量,調動與發揮社會力量資源、優勢和能力,共同關心養老服務業,提升民辦養老院發展活力。
四、總結
養老服務是關係到人類倫理道德關係的公共管理論題,加快養老服務市場發展已成為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體現。促進民辦養老院的發展是加快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的重點。更好地關注民辦養老院發展,促進民辦養老院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通過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建立行業協會以及鼓勵建立非營利組織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動民辦養老院的高質量發展,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