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中國外賣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在2023年已超9000億元。隨著2025年行業預計迎來1.8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部門對外賣平台企業的集中約談,為行業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此次行動不僅回應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勞動權益等核心關切,更通過劃清法律紅線推動外賣產業從野蠻生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京東、美團、餓了麼等頭部平台在佣金政策與算法規則上的爭議引發社會熱議。部分企業以"全年免佣金"為噱頭開展激進補貼,甚至通過"二選一"限制騎手多平台接單,導致市場秩序紊亂。監管部門明確指出,外賣行業競爭必須在法律框架內展開:抽成比例需公開透明,算法規則不得違背公平原則,惡意壓榨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將被嚴懲。這一系列要求為平台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經營底線。
數據顯示,我國外賣騎手規模已突破1000萬。但該群體仍面臨多重困境:超六成從業者未繳納社會保險,算法驅動的配送時限導致月均扣款達327元,職業安全感持續走低。約談要求平台企業必須承擔用工主體責任,建立合理考勤與薪酬體系,並探索新型勞動保障模式,讓騎手在追求效率的同時獲得體面收入和可靠保障。
當前外賣平台平均抽傭比例達18%25%,疊加流量費用後實際成本超30%。大量中小商戶陷入"銷量增長卻利潤縮水"的困境,部分店鋪客單價被迫上漲15%以維持運營。監管部門強調要建立可持續的利益分配機制,鼓勵平台通過技術賦能提升商家經營效率,而非單純依賴佣金增收,這為行業打開了降本增效的新想像空間。
抽查顯示仍有3%的入網商戶存在證照不全問題,後廚衛生不達標現象在縣域市場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痛點,監管部門要求外賣平台強化資質審核,並加速推廣"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模式。通過實時展示後廚操作畫面和食材溯源信息,既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也為優質餐飲商戶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此次約談標誌著中國外賣產業正式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增長將聚焦三個維度:一是構建商家平台共生生態,通過降低抽成比例釋放商戶創新活力;二是打造騎手職業發展通道,建立技能認證與福利保障體系;三是深化消費者體驗升級,在品質把控、配送服務和售後保障上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總結
當行業規模即將突破萬億門檻時,外賣市場正經歷關鍵轉型期。監管部門的及時介入有效遏制了惡性競爭苗頭,為平台企業指明了"合規經營+價值創造"的發展路徑。只有通過平衡各方利益、強化安全保障、優化服務供給,中國外賣產業才能真正實現從流量爭奪到品質深耕的戰略躍遷,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持續釋放經濟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