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全球及國內ESG領域呈現顯著進展,從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爆發到政策對綠色消費的強力支持,再到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與戰略調整應對行業挑戰,展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活動中的深度滲透。與此同時,外賣平台監管升級、傳統車企轉型陣痛等現象折射出市場在追求環境效益過程中面臨的複雜平衡。以下將從核心領域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際能源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突破1700萬輛,占新車總銷量的20%以上;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2000萬輛,占比超四分之一。中國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去年電動車銷量超過1100萬輛,滲透率近五成。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增速更突破60%,成為行業新增長極。若各國氣候承諾如期履行,到2030年電動車有望占據新車銷量的40%以上。
國內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截至今年5月,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累計突破1000萬份;四川家電及數碼產品購新補貼覆蓋超700萬件,直接拉動消費221億元。金融支持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前四個月發放綠色貸款超2500億元,重點投向清潔能源、低碳交通等領域。通過政策引導與資金保障的雙重作用,正在加速構建綠色消費生態體系。
在新能源替代浪潮下,全球車企加速調整:日產宣布新一輪裁員計劃,本田推遲電動車投資,福特德國工廠因裁員引發工人罷工。與此同時,微軟等科技巨頭也啟動3%的全球裁員潮。這些動態反映出行業向綠色轉型中技術疊代、成本壓力與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結構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發的新型AI晶片成功將大語言模型能耗降低50%,為解決高算力場景下的能效問題提供了創新路徑。
從中國重汽新能源產品營收同比增長67%到水井坊設定2030年碳減排目標,中國企業正通過技術研發與戰略規劃強化可持續發展競爭力。雲南能投投資4.5億元實施製鹽節能改造項目,預計提升產能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國航遠洋計劃新增綠色船舶投入,彰顯航運業降碳決心。遠景科技集團更通過可再生能源應用實現年度碳減排7.7萬噸,展現頭部企業引領作用。
總結來看,當前ESG發展呈現出多維特徵:全球電動車市場持續領跑低碳經濟,政策與資本協同推動消費端綠色轉型,技術創新為行業突破提供解決方案,而傳統企業的戰略調整則凸顯了產業變革的深度與廣度。未來隨著各國氣候承諾落地,企業需在環境效益、社會責任及治理效能之間構建更高效的平衡機制,以應對市場格局的持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