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中,固態電池憑藉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成為關鍵技術突破口。中國企業在材料研發、產線建設及場景應用端加速布局,據行業預測,到2030年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超172億元,滲透率突破10%。本文聚焦頭部企業技術進展與產業動向,解析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的關鍵節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國內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近期宣布,其G垣准固態電池已成功應用於多款B級及以上BEV車型的實車測試,能量密度達300Wh/kg,單次充電可實現1000公里以上續航。該技術通過閉孔固態電解質、自適應界面防護等創新設計,在鋼針穿刺實驗中仍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表現。目前公司已規劃12GWh准固態電池產線,並完成首輛樣車超萬公里路測,預計年內實現批量裝車。
在中試階段成果基礎上,國軒高科同步推進全固態電池研發。其首條0.2GWh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已建成,並啟動第一代量產線設計工作。除傳統電動汽車領域外,該技術應用場景向電動飛行器(eVTOL)、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延伸,進一步釋放技術潛力。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達12.07億元,同比增長28.56%,印證了固態電池業務對業績的顯著拉動。
工信部發布的《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明確提出推動固態電池標準體系建立,為產業規範化提供指引。資本市場同步加碼布局,寧德時代宣布計劃於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並通過港股IPO募集超326億元資金強化研發實力。統計顯示,A股49家相關企業中,21家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5家企業扭虧為盈。
固態電解質作為核心突破點,正從聚合物向硫化物體系演進。隔膜企業如星源材質已推出適配下一代固態電池的剛性骨架產品,設備廠商信宇人則完成干法電極樣機調試並推進鹵化物電解質研發。負極材料端,矽基與鋰金屬方案加速落地,形成從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完整技術鏈條。
總結:固態電池產業正邁入規模化前夜
隨著頭部企業產線建設提速、政策標準逐步完善以及資本市場的持續投入,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顯著加快。預計2030年全球出貨量將突破614GWh,屆時中國企業在材料創新與製造工藝上的積累優勢將進一步顯現。從續航革命到場景拓展,固態電池不僅重塑動力電池格局,更將成為新能源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數據來源:行業預測模型及企業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