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快遞行業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面臨著單票收入下滑的挑戰。數據顯示,1月至4月,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14.5億件,同比增長20.9%,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669.1億元,同比增長10.9%。然而,上市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普遍下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面對這一局面,快遞企業積極探尋新增量,通過拓展業務領域、優化服務和降本增效來應對挑戰。
一、快遞業務量穩步增長
2025年,快遞行業繼續推進「進村、進廠、出海」戰略,業務量與收入均實現增長。《2025-2030年中國快遞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數據顯示,1月至4月,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14.5億件,同比增長20.9%;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669.1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4月快遞業務量完成163.2億件,同比增長19.1%,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212.8億元,同比增長10.8%。快遞行業上市公司積極投產海外倉,拓展國際寄遞市場。例如,京東物流在波蘭華沙的2號倉正式投入運營,與已啟用的華沙1號倉、波茲南1號倉共同形成覆蓋波蘭的樞紐網絡。
快遞市場情況分析提到儘管業務量增長,但快遞行業單票收入普遍下滑。以4月為例,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的單票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3.91%、7.14%、6.83%和3.90%。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端承壓下降。快遞企業需要在市場份額、利潤和質量之間尋求平衡,實施降本增效措施以應對挑戰。
面對單票收入下滑,快遞企業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散件和逆向物流成為快遞公司共同瞄準的新增長點。例如,中通快遞在退貨物流領域取得進展,散件業務量實現同比46%的快速增長,逆向物流業務量同比增幅超過150%。圓通速遞和申通快遞也明確提出要推動散單業務的體系化發展。順豐控股則加快轉型,從傳統的「賣產品」模式轉向「賣解決方案」,在電商與流通行業、通信高科技行業、汽車行業、工業製造行業的物流收入同比增長達20%及以上。
2025年,快遞行業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面臨著單票收入下滑的挑戰。快遞企業通過拓展業務領域、優化服務和降本增效來應對這一局面。散件和逆向物流成為新的增長點,快遞企業通過與電商平台及企業客戶深化合作,推動散件業務量快速增長。同時,快遞企業也在積極探索行業定製化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未來,具備數位化整合與供應鏈全局優化能力的物流企業,將在新興產業增長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