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從發展的早期開始,就秉著開放、公平競爭這樣一種思路建立並發展。因此,債券市場始終都是有對外開放的內容,並不是哪一年有一些突出的舉動。
2016年底以來,債市震盪加劇,債券投資者操作難度明顯加大。在國投瑞銀基金召開的媒體策略會上,國投瑞銀總經理助理韓海平表示,2017年,固定收益和權益市場都表現出結構性特徵,二季度存在債券投資機會。主要原因是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通脹壓力或將緩解;從監管來看,趨嚴的監管政策或鬆動;二季度經濟增長存在一定壓力,貨幣政策不會進一步收緊。整體來看,二季度是個合適的投資窗口。
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債市投資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監管政策的調整,「很難預測會引發什麼風險事件發生。2017年是強監管的一年,監管的不確定性,會對債市造成一定壓力。貨幣市場存在確定性的投資機會,2017年市場流動性趨緊,貨幣市場收益率表現較好,這對固收投資收益會有一定改善。目前來看,中段久期的債券投資收益都表現不錯。」韓海平表示。
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CPI同比漲幅大幅回落至0.8%,為2015年1月以來最低,預期漲1.7%,前值漲2.5%;2月份PPI同比上漲7.8%,創2008年以來最高,預期漲7.7%,前值漲6.9%。
食品價格下跌及翹尾因素是導致2月份CPI同比漲幅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2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為-4.3%,是2000年以來最低值,也是2009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走勢較為平穩,2月份和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別上漲1.8%和2.2%,基本延續了去年的溫和上漲態勢。另外,當月PPI同比漲幅創出近半年新高,高於市場預期,除了受到去年低基數的影響外,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仍在繼續推高PPI。分析人士指出,2月份CPI漲幅大幅回落,通脹壓力短期有所緩解,但通脹預期未消,PPI再創新高,向CPI的傳導仍在持續;CPI和PPI一冷一熱,對債券市場很難說是利好。
市場人士指出,通脹預期仍揮之不去,金融監管政策的相關信息不斷,昨日市場再傳MPA考核標準趨嚴的消息,令市場對宏觀審慎管理加碼的預期上升,而且本月即將迎來年內首次MPA考核,表外理財將被正式納入廣義信貸評估,可能致使MPA考核對流動性的擾動加大,如果MPA考核再收緊,季末流動性波動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大。
據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最近海外市場也不安穩。隨著美聯儲3月升息機率持續增加,美元重現持續上漲,美債收益率有所走高,海外市場波動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影響也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市場人士指出,近期經濟金融數據印證經濟增長形勢在繼續好轉,債券市場實質利好難覓,雖有剛性配置需求支持利率不出現大幅度上漲,但是出現持續下行行情依然無望,建議防守為上,擇優關注短久期債券;期債或將維持弱勢震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