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因它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被人們逐步深刻地認識,市場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國大陸約為10-11萬噸,我國台灣省1.5-2萬噸,我國香港0.5-1萬噸,以下是梭魚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梭魚養殖模式包括精養和混養,主要是與草魚、鯽魚、鯉魚、南美白對奸、蟹等品種混養。梭魚行業分析指出,由於混養的品種及放養數量差異,梭魚產量差異較大。梭魚與鯽魚、鯿魚、鰱、鱅等的混養,是梭魚養殖中最重要的混養模式。
我國梭魚養殖主要以海洋捕撈為主,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和福建等地,梭魚行業發展趨勢指出,2019年山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65萬噸,廣東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2.42萬噸,福建省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1.45萬噸。
根據梭魚行業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梭魚海洋捕撈產量為11.8萬噸,同比2018年的13.5萬噸下降1.7萬噸。預計2020年我國梭魚海洋捕撈產量達15萬噸,同比2019年的11.8萬噸上漲3.2萬噸。
梭魚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我國梭魚養殖模式亟待改變,生態養殖、混合養殖、品牌發展是梭魚養殖模式開發重要方向之一,投餵配合餌料的的魚品質較差,通過投餵初級餌料,如菜籽餅、豆粕等,嚴格控制密度,科學預防病害等生態養殖模式可以有效改進魚的品質。
1、批發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已成為梭魚流通的主渠道。我國的梭魚批發交易發展迅速,梭魚批發市場的建設也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數大中城市也都相繼建立起了適合本地特點的梭魚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集冷藏、運輸、批發、零售於一體,對梭魚市場的繁榮直到發積極地推動作用。
2、梭魚零售業交易活躍,對批發交易起到了互補作用 我國的梭魚零售除國有副食商店、個體水產商店和生產企業直銷外,主要是遍及各地的城鄉集貿市場。2019年城鄉集貿市場已發展到9萬多個,其中城市2.4萬個、農村6.5萬個;總交易量為1491萬噸,交易額1659億元,對梭魚批發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互補作用,也方便了消費者。
3、區域梭魚市場尚待發育,潛力巨大 四川、重慶、湖北兩省一市是傳統的梭魚主產區和主銷區。2019年四川省的產量為65萬噸、重慶市的產量為21萬噸、湖北省的產量為272萬噸,這些產品的80%以上都是在本地區銷費,且集中消費於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產品銷往外地。
目前,我國梭魚年產量維持在15萬噸左右。由於社會對環境和漁業資源的關注越來越高,我國加強了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對於公海的漁業資源也通過國際間的合作加以保護。在此情形下,2020年我國海洋捕撈梭魚的產量增長乏力,將出現負增長,以上便是梭魚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