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文體 資訊詳情
2025年動力電池行業分析:回收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動力電池 2025-03-26 10:58:4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已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預計退役量將達到82萬噸,而到2028年,這一數字將超過400萬噸,行業產值有望突破2800億元。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潛力,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能力、營造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廣闊前景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16年起,我國乘用車製造商需為電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這意味著從2025年開始,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電池質保到期,大量動力電池面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路徑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當電池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時,可在儲能系統、電動工具等場景中實現二次利用;當電池容量衰減至無法滿足任何需求時,則可通過拆解回收,提取其中的鋰、鈷、鎳等高價值金屬材料,實現資源再生利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不僅有助於降低關鍵金屬材料的進口依賴,保障國家資源安全,還能有效減少環境污染,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支撐

  我國在動力電池生產製造和回收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部分電池回收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物理法與化學法(濕法)並行的多元化技術路線,為動力電池的高效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先進技術工藝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回收效率,還有利於效益增長。例如,聯美集團旗下的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免放電物理拆解等核心技術,解決了動力電池拆解過程中的多項難題,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我國已在電池評估、拆解重組、材料回收、安全環保等方面取得諸多技術創新成果,有些已開始產業化應用,這對於保障動力電池資源可控、維持電池價格穩定、減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三、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企業布局

  隨著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車企、電池生產企業主動布局回收賽道,構建產業鏈話語權。從鋰產業鏈的上游礦產端,到中游的電池製造商,再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甚至第三方企業,都紛紛投身這一賽道。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17.2萬家,近10年來,這一領域的企業註冊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工信部自2018年起發布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即「白名單」),截至目前,已公布5批「白名單」企業,共計156家。這些企業通過構建閉環管理系統,實現從電池生產到回收再利用的全鏈條覆蓋,推動行業規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四、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規範化挑戰

  儘管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龐大,但回收利用的規範化依然是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隨著鋰、鎳、鈷等關鍵資源價格上升,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商數量呈爆發式增長,一些非正規渠道的回收商通過高價競購倒賣獲利,導致合規企業在缺乏政策支撐的情況下盈利困難。梯次利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合規產品流入市場;廢舊動力電池非法非規破碎處置屢禁不止,存在較大安全環保隱患。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構魚龍混雜,導致行業整體規範性較差。不合規的回收商基本沒有環保、生產設備等投入,通常以粗暴的手工方式裁剪電池,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危害,也給操作人員帶來健康威脅。而合規企業為保證動力電池回收效率和質量,在廠房、設備、環保處理、數位化等多方面投入較高成本,在廢舊電池採購出價競爭中不占優勢。

  五、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全鏈條管理

  動力電池行業分析指出,為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我國已出台一系列舉措。從2018年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白名單」企業,到2024年底修訂《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再到2025年2月《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落地,政策方向愈發明確——強化全鏈條管理、提升技術門檻、壓實生產者責任。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對於破解動力電池回收亂象、規範動力電池回收流程意義重大。電池回收涉及多方主體,應由車廠、電池廠、消費者、銷售平台與回收廠共同承擔回收責任。通過制度規範明確生產者責任,並利用市場機制激勵消費者參與電池回收,促進回收網絡建設。此外,還應加強規範性企業的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構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強化溯源體係數字化建設,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構建電池生產、使用、綜合利用、報廢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統,實現對電池單體數據的實時溯源,保障電池最終流向正規渠道。建立電池生產商、整車企業、回收企業的綜合利用生態網絡,探索適合的商業模式,整合行業資源,構建覆蓋面廣、可持續的回收和綜合利用網絡。

  總結:2025年,動力電池行業在回收利用領域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隨著動力電池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回收利用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規範化發展的挑戰。通過技術支撐、企業布局和全鏈條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我國正逐步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行業向規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未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不僅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要增長點,也將為保障資源安全、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環境做出重要貢獻。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動力電池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