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國內汽車產業面臨價格戰白熱化、市場亂象頻發等問題,行業利潤率持續走低,部分企業選擇以短期利益換取市場份額。這一現狀不僅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更對技術創新形成掣肘。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汽車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3%,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顯著低於下游工業6%的平均水平。部分車企財報顯示,營收增長與盈利表現出現明顯背離。為爭奪市場占有率,部分企業採取犧牲利潤、惡性宣傳等手段,導致行業陷入"以價換量"的負循環。
市場競爭中存在技術不達標產品流入市場、惡意抹黑同業等現象。地方保護主義則通過設置隱形壁壘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些行為不僅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更削弱了行業整體創新動能與國際競爭力。
有關部門已明確將強化市場價格監測機制,嚴查質量不達標產品流通,並加速破除地方保護主義。通過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動形成技術驅動型競爭格局,為優質企業提供公平發展環境。
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L2級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達55.7%,預計全年有望突破65%。在新能源與智能化賽道上,企業應聚焦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提升產品性能、完善服務體系構建品牌護城河。唯有持續投入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領域,才能真正把握行業未來主導權。
當市場回歸理性後,真正具備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競爭優勢。企業需摒棄短期投機思維,在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的同時,著力培育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通過深耕技術研發與用戶體驗優化,方能在國內乃至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占據戰略制高點。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關鍵轉型期,破除無序競爭需要監管引導與企業自覺共同發力。唯有將資源從價格博弈轉向技術創新,行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最終在全球市場贏得持久競爭優勢。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堅持長期主義的企業必將在技術革命中開闢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