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印發。該方案提出未來五年內,銀行業將通過優化信貸結構、創新產品體系和強化風險防控等舉措,持續提升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銀行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方案強調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科技型企業融資痛點難點。要求金融機構建立靈活的風險定價機制,擴大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比例,重點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及中小微科創企業。同時明確將科技信貸不良容忍度動態調整機制納入考核體系,激發基層服務積極性。
在信貸領域,方案提出突破性措施:允許根據企業實際延長流動資金貸款期限至最長5年,並創新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模式。通過整合技術合同、產業鏈交易等數據資源開發特色產品,支持研發及專利產業化應用。同時明確科技型企業營運資金測算方法可自主制定,提升服務靈活性。
針對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關鍵環節,方案要求保險公司開發覆蓋設備損失、專利保護等領域的專屬險種。特別提出組建共保體分散重大技術攻關風險,並加大科創人才養老健康等綜合保障力度。通過科技擔保專項計劃與再保險機制,有效降低企業投保成本。
金融機構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建立科技型企業全景畫像系統,開發專屬授信審批模型。方案要求強化貸後資金流向監控和風險預警能力,在安全前提下探索區塊鏈存證與智能合約應用,實現風險識別精準化與防控智能化。
支持金融機構聯動地方政府共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重點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科技產業園區的金融服務網絡建設。通過"貸款+直投""保險+基金"等模式整合資源,加強與創業投資機構的信息共享與項目對接,形成跨市場資本循環生態。
監管部門將建立科技金融專項評估機制,強化數據質量管控和風險預警功能。通過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等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投向薄弱環節,鼓勵東部地區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支持中西部打造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未來五年,銀行業保險業將以本方案為綱領,持續完善"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通過深化金融產品創新與風險控制能力提升,預計可實現科技信貸規模年均增長超15%,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覆蓋率翻倍等目標。此舉將有效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助力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形成競爭優勢,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