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12月15日,兩艘油輪在刻赤海峽發生沉沒事故,造成黑海沿岸嚴重石油泄漏。調查顯示,違規航行與船員配置缺陷是事故主因,相關環保部門評估環境污染損失高達849億盧布。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運輸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也引發了對船舶適航性管理標準的全面審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運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涉事油輪"伏爾加涅夫212號"和"伏爾加涅夫239號"分別被允許在刻赤海峽航行至2024年11月30日及11月20日。然而,兩船均未遵守季節性航行期限規定,在禁止時段內繼續冒險航行。俄羅斯相關部門指出,此類海域對船舶適航性的要求本應嚴格遵循運輸法規,但運營方顯然忽視了這一關鍵條款。這種系統性違規行為直接導致事故風險急劇上升。
調查還發現,"伏爾加涅夫212號"本應配備3名持證領航員,實際僅配備2人且僅有1人符合認證標準;同系列的"伏爾加涅夫239號"也存在類似違規。這種船員配置缺口嚴重違反了俄運輸部關於高風險海域航行必須確保專業人員在崗的規定。法律文本雖已明確要求,但執行層面顯然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導致船舶運營方長期處於監管盲區。
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覆蓋黑海關鍵生態區域,相關環保部門測算的849億盧布賠償金創下俄近年海洋污染事件最高紀錄。目前,涉事企業已被要求承擔全部清理責任,並面臨運輸安全資質審查。此次事件促使俄羅斯重新評估船舶航行許可制度,計劃將違規處罰力度提升至年度營收比例,並建立實時船員配置核查系統。
該事故揭示出運輸安全管理鏈條中的多重漏洞:從法規執行到運營監督均存在顯著缺陷。通過強化航行期限的動態監管、完善船員資質核驗機制,以及加大環境風險防控投入,未來可有效降低類似事故機率。此次沉沒事件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警示,更是對綜合管理體系的一次深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