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紐帶和基礎,2019年我國貨運量合計達到470.6億噸,客貨運輸指標全面上升,交通運輸生產規模明顯增加c,平均年增長率為19%,以下是運輸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其中運輸業發展成果顯著。運輸業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的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強有力製成和保障。根據運輸行業分析數據,2011-2019年,我國貨運總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國貨運量合計達到470.6億噸。
公路運輸仍然占據著我國貨物運輸行業的主導地位。根據運輸行業政策及環境數據,2019年各種貨運運輸量中公路運輸量占比最大,達到了72.99%;其次為水運,占比為15.87%。
鐵路客運量12.59億人次,同比增長11.1%,旅客周轉量5564.14億人公里,同比增長7.3%。貨運量完成15.18億噸,同比增長15.2%,貨運周轉量10993.66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7.7%。
航空客運量累計2.2億人次,同比增長13.4%,旅客周轉量3808.31億人公里,同比增長14.6%。《中國道路運輸冷藏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數據指出,三大航合計RPK增速9.8%,其中國內10.0%,國際10.9%,ASK增速7.8%,其中國內7.5%,國際9.7%,整體需求增速超過供給增速2.1個百分點。
截止2019年年底,我國運輸格局穩定。從出行人數看,公路客運量所占比重同比回落1.0個百分點,鐵路客運量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從出行人數結合運輸距離看,長距離的民航國際航班大幅停航,民航旅客周轉量占比回落1.0個百分點,公路占比回落0.4個百分點,鐵路上升1.5個百分點。
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印發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提出,「根據城市空間形態、旅客出行等特徵,合理布局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客運樞紐」,「鼓勵組建公司實體作為業主,根據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負責單體樞紐的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鼓勵通過綜合開發的方式發展交通樞紐建設,即「要在保障樞紐設施用地的同時,集約、節約用地,合理確定綜合交通樞紐的規模。運輸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對樞紐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及周邊區域,在切實保證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做好交通影響分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收益應用於補貼樞紐設施建設運營」 。
2020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印發「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的通知》中提出,「公路總里程達到450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8萬公里,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65萬公里,國省道總體技術狀況達到良等水平,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0萬公里」,並提出「基本建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目標和「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主要任務。
我國已經顯示出對軌道交通的正面利好作用,且我國裝備製造現在不光是用於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對此也有較大需求。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交通軌道的裝備年銷售產值將呈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預計將在優化能源和運輸結構、推動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及增強城鄉區域協調性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以上便是運輸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