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呈現顯著分化態勢。油價在多重利空下持續走弱,金價因避險需求攀升至歷史高位,基本金屬則受供需博弈影響普遍上揚。這一系列動態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複雜預期與風險資產配置策略的調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油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近期國際油價延續震盪下跌趨勢,市場對貿易摩擦可能引發經濟放緩的擔憂持續發酵。美國3月通脹數據雖整體降溫,但未能緩解投資者對關稅政策抑制能源需求的顧慮。周三短暫反彈後,WTI原油期貨周四重挫3.7%,收於每桶60.07美元;布倫特原油同步下跌3.3%,結算價報每桶63.33美元。分析人士指出,若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貿易對抗泥潭,能源消費增速或面臨顯著壓力,這成為當前油價的核心利空因素。
在風險資產普遍承壓背景下,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再獲青睞。周四國際金價突破歷史記錄,現貨黃金收盤上漲2.9%至3170.78美元/盎司。儘管美國核心通脹數據有所回落,但市場對貿易衝突升級的擔憂仍占據主導地位。投資者普遍認為,若美聯儲因經濟放緩啟動降息周期,實際利率下行將為黃金提供持續支撐,金價有望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多數品種周四收高,銅價領漲錄得4.4%漲幅至8988美元/噸。鋁、鎳等工業金屬價格同步上揚,顯示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判斷存在分化。部分投資者認為當前價格已充分消化貿易摩擦利空,而中國基建投資加碼預期提振了銅等品種需求。然而鋅、鉛等與製造業關聯緊密的金屬漲幅相對溫和,反映出市場對終端消費需求復甦力度仍持謹慎態度。
綜合來看,大宗商品市場的劇烈波動凸顯出國際貿易局勢對全球供應鏈和資本流動的重大影響。油價下跌與金價上漲形成鮮明對比,既反映了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也預示著貨幣政策調整窗口正在臨近。基本金屬的價格分化則暗示不同產業受貿易政策衝擊程度存在差異,未來市場走向仍將高度依賴主要經濟體間的政策互動及通脹演變趨勢。在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中,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呈現高波動特徵,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指標的動態變化。